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奔车朽索什么意思(魏征《谏太宗十思疏》随文详注)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5 08:49:20    

疏,是人臣呈奏君王之辞,古时称为“奏”,自汉以来,称为“上疏”。本篇属奏议类古文,今日则是应用文中的上行公文。此篇奏疏写于贞观十一年(637年),被后人视为唐初直谏之文的典型。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之初,励精图治,从谏如流,颇有古来明君自省自律的风范。但是在不久出现的太平盛世面后他逐渐怠忽享乐,魏徵忧之,上疏提醒太宗,只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厉行“十思”,方能厚积德义,广获人心,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太宗读罢,深然其言,史载太宗把这本奏疏“置之几案”,以时时警戒自己。十思之言,深入治理,融贯儒道,可为世人修身的金鉴、为政的科律。文章词旨剀切,气势豪迈,用典而不觉堆砌,散行而杂以骈偶,奏疏大量的排偶句式、骏发雄放的气势、强直恳切的辞情,成为唐代章表体的范例。其后陆贽、欧阳修、苏轼之奏议政论,多受其影响。

臣闻求木之长者,(木:树木。长:(zhǎng)生长。)必固其根本;(使它的根本稳固。固:使动用法。使之稳固。本,树根。)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浚:(jùn)疏通水道。泉源:源头)思国之安者,(思:考虑。)必积其德义。(德义:恩德和道义。)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下愚:最愚笨的人,此处指地位低见识浅的人。)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而况:何况。明哲:贤明而有智慧的人。此处指唐太宗。)人君当神器之重,(当神器之重:处于人君的重位。当:担当,执掌。神器,指帝位,政权。古人认为“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重:重权。)居域中之大,(域中之大:天地间重要的位置。域中,指天下。《老子》:“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居:占据。)将崇极天之峻,(将达到天一般的崇高。崇,高,此处用作动词。极,穷尽。峻,高。)永保无疆之休。(长保无穷的美善。无疆,无穷、无尽。休,美善、福祉。)不念居安思危,(居安思危:在太平的时候想想危难的可能。)戒奢以俭,(戒奢以俭:倒装句,以俭戒奢。或曰戒奢侈而崇尚节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斯,此。)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所有的元首,泛指古代的帝王。凡百:所有的。百一作“昔”以往的,过去的。元首:帝王,君主。《诗·小雅·雨无正》:“凡百君子,各敬尔身。” 郑玄 笺:“凡百君子,谓众在位者。”)承天景命,(承受了上天伟大的使命,古人认为封建帝王是承受天命而登位的。景,大。)莫不殷忧而道著,(殷忧:深忧。道著,德义彰显。)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实:的确。繁:多。)能克终者盖寡,(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克,能,能够。盖,大概,实在是。寡:少。)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竭诚:尽心竭力。)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纵情:放纵自己,不加克制。傲物:傲慢待人。物,这里指人。)竭诚则胡越为一体,(胡、越为一体:指天下一家。胡在北,越在南;比喻距离疏远。为一体,合为一身。形容休戚与共。)傲物则骨肉为行路。(骨肉为行路:亲骨肉之间也会变得像陌生人一样。骨肉:亲属,有血缘关系的人。行路,路人,指毫无关系的人,或称“陌路”。)虽董之以严刑,(董:监督。)振之以威怒,(振:通“震”,震慑,威吓。威怒:声威。)终苟免而不怀仁,(大家只图暂且免受刑罚,而内心不会怀念恩德,外表恭顺而内心并不悦服。苟免,苟且以求免予刑罚。怀仁,心怀仁德。)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畏惟人;(可怕的只是百姓。人:民。因避太宗李世民讳,改“民”为“人”。)载舟覆舟,(载舟覆舟:以水喻民,以舟喻君。指人民能拥戴国君,也能推翻国君的统治。《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用腐朽的绳索驾驭奔驰的马车,比喻极为危险的行为。)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诚:假如。见可欲:见到能让自己喜好的东西。自戒:自我警戒。《老子》第三章“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后文“知足”、“知止”,出自《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将有所作:指兴建官室之类劳民伤财的事项。作,兴建,建筑。安人:安民,使百姓安宁。)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念高危:想到帝位高高在上,风险大。危,高。谦冲而自牧:谦虚并加强自我修养。谦冲,谦虚。冲,虚。自牧,自我修养。牧,约束。)惧满溢则思江海下而百川,(江海下而百川:像江海那样能容纳百川。惧满盈:担心自己骄傲自满。满,溢,一作“盈”。都是溢出的意思,比喻骄傲自满。)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盘游:游乐,这里指打猎取乐。三驱:据说古代圣贤之君在打猎布网时,三面驱禽,而网开一面。从而体现圣人的“好生之仁”,好生之德。另一种解释为一年以畋猎三次为限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怠:懒惰。敬终:谨慎地把事情做完。敬:慎。)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虑壅蔽:担心言路不通而受蒙蔽。壅,(yōng)堵塞。蔽:蒙蔽。纳:接受,听取。)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谗邪:谗佞奸邪。谗,说人坏话,造谣中伤。邪,行为不正派。黜恶:罢斥奸邪之徒。黜,(chù)排斥,罢免。)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谬(miù)赏:错误地赏赐。)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滥刑:过度地施加刑罚。)总此十思,(总:全部掌握、全面养成的意思。)宏兹九德,(弘扬这九种美德。宏,扩大、发扬。兹,此。九德:一说指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另一说据《尚书·皋陶谟》,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实、强而义、彰厥有常,吉哉!第三种说法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中,"心能制义曰度,德正应和曰莫,照临四方曰明,勤施无私曰类,教诲不倦曰长,赏庆刑威曰君,慈和徧服曰顺,择善而从之曰比,经纬天地曰文。九德不愆,作事无悔,故袭天禄,子孙赖之!")简能而任之,(简能:选拔有才能的人。简:选拔。选择。)择善而从之。(善:品德高尚的人。)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播:传播,广布。惠:恩德,恩惠。)信者效其忠。(信:诚实。效:贡献,献出。)文武争驰,(文武:有文才与武略的人。)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豫游:游乐。豫,乐。)可以养松乔之寿,(松乔:赤松子和王子乔,古代传说中二人皆为长生不老的仙人。)鸣琴垂拱,(垂拱:垂衣拱手。此指无为而治。《尚书·武成》:“垂拱而天下治。”鸣琴,即鼓琴。《说苑·政理》:“宓子贱治单父,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下司:一作“百司”,百官。职役:职责和差役。)亏无为之大道哉!(无为之大道:指道家清静无为,从而使人民自化的治国要道。)


名家评析

清·林云铭《古文析义》卷十:此魏公贞观十一年之疏。以思字作骨,意谓人君敢于纵情傲物,不积道义以致失人心者,皆坐思耳。思曰:睿睿作圣。故有十思之目。若约言之,总一居安思危而已。十三年五月,复有《十渐不克终》之疏,非魏公不敢为此言,非太宗亦不敢纳而用之。千古君臣,令人神往。文虽平实,当与三代谟训并垂,原不待以“奇幻”见长也。

清·吴楚材等《古文观止》卷七:通篇只重一“思”字,却要从道义上看出。世主何尝不劳神苦思,但所思不在道义,则反不如不用思者之为得也。魏公十思之论,剀切深厚,可与三代谟、簿并传。

清·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卷二:评解以文论,总冒总收,有埋伏,有发挥,有线索,反正宕跌,不使直笔,排奡雄厚,不尚单行,最合时墨;以理论,忧盛明危,善始虑终,虽古大臣谟诰,不过如此。疏上,太宗即纳,此魏公所以称贤相,而贞观之治,亦几于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