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心理学十大效应 (欲望与死亡)——饿老鼠效应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8-20 08:02:01    

饿老鼠效应


1925年,美国科学家麦凯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把一群刚断奶的幼鼠分为两组,分别放在两只不同的笼子里喂养。

甲组享受“优惠待遇”,每日给它们充足的食物,饱食终日;而乙组则遭到“歧视待遇”,每日仅提供给它们相当于甲组60%的食物,故意让它们饿着。

实验结果大大出人意料:

甲组老鼠的寿命较短、行动迟缓,没活过1000日便命归西天了;

而乙组的饿老鼠寿命翻了一番,活过2000日才寿终正寝,而且它们的皮毛光滑,皮肤紧绷,活动快捷。更耐人寻味的是,“饿鼠”的免疫功能比“饱鼠”略高一筹。


此后,科学家们逐渐扩大试验范围,对鱼、兔子、猴子等动物进行类似实验,所得结果大同小异。这就是饿老鼠效应。即适当节制,发展良好;过度纵欲,早衰短命。这个规律的重点在于“节制”二字,饱老鼠无节制的吃喝,无节制的欲望最终导致了短命的悲剧。

人类也难逃饿老鼠效应的影响:

无节制的加班,消耗的是身体健康;

无节制的拖延,就越焦虑;无节制的刷手机,会耽误正事,陷入自责和内疚状态;

无节制的吃喝,容易体重超标,甚至越来越厌恶自己的身体;

无节制的减肥,容易得厌食症,无法安心享受美食;


只有学会自律,自我节制,オ能不受欲望的摆布,掌控自己的人生。

自律的目标不是让自己一直处于鸡娃状态,鸡娃状态只会让人越来越紧张、焦虑,无法放松。自律其实是让自己处于“微饿”的节制状态。让自己每天都对生活有希望和规划,每晚心满意足地躺下安眠,清晨满怀期待地睁眼。

当人处于这样的状态时,就能拥有对生活的掌控感。这时,整个人都会处于有活力和能量的状态,时间的流动变得更有生命カ!

处于“微饿”状态的人,就算突然遭受生活打击,也能有很好的心理韧性,让自己恢复到自己本来的位置。


饿老鼠效应给我们带来哪些重要启示呢?

启示一:节制食欲

肆意贪吃,举杯痛饮,极尽口腹之欲。但放纵去吃,代价也是残酷的,肥胖成了很多年轻人的严重问题,连带着血脂高了,肠胃坏了,各种疾病也随之而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陈洪指出,很多病都是吃饭“撑”出来的。


启示二:不要熬夜

放纵熬夜——不想睡就通宵

今年3月份,中国睡眠研究会等机构发布了《2021年运动与睡眠白皮书》显示,当下我国有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

尽管最近几年,熬夜猝死的新闻屡见不鲜,但依旧无法阻挡年轻人习惯于晚睡、熬夜的步伐。加班、学习、娱乐、失眠……不睡的理由各不相同,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熬夜已成为很多人生活“新常态”。


启示三:不要沉迷于短时娱乐

知乎上有个问题,有哪些年轻人千万不能碰的东西?

有个高票的答案是这样的,“年轻人千万不要碰的东西之一,便是能获得短期快感的软件。它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偷走你的时间,消磨你的意志力,摧毁你向上的勇气。”


启示四:不要纵欲

虽然适当的性生活可以愉悦身心,但男性要知道并不能随心而欲。另外除了性生活,还要知道不能过度手淫,过度手淫和性生活一样会带来伤害,只有适当的性生活和手淫才能让彼此享受到愉悦感,也能增进感情,能让男性精神抖擞,不会感觉精力消耗过度而第二天身体不适。

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人懂得节制。

懂得节制,就是给自己的心灵加了个阀门

这样才能保持心灵的平静和头脑的理性,从而专注达成自己的目标。

只有学会管理过度的欲望,自我节制,才能真正驾驭自我,不受内心欲望的控制和摆布,主宰自己的人生。

陈道明说过:

“我觉得节制是人生最大的享受,物质的释放、精神的释放都很容易,但是难的是节制。所以做人的最高意境是节制,而不是释放。”


很多时候,节制意味着对自身的一种合理控制,意味着我们对事情的发展有长远且清晰的规划。

M .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给出自律的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在这里,“推迟满足感”其实就是让自己处于“微饿”状态。

正如电影《饥饿游戏》中那句经典台词:一点点希望是很好的,而巨大的希望是毁灭。适度的自律,能让我们的身心处于“微饿”的活力状态,朝着那一点点希望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