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
岭南之地,湿热氤氲,祛湿可是岭南人都知道的事儿!但是,“湿性黏浊,如油入面",祛湿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薏米是餐桌上常见的一味祛湿食材,可煲汤,可熬粥,可做成糕点,花样繁多,但都不离它能祛湿的妙用。可薏米的功用,可不止祛湿这么简单。
来 源
薏米,又叫薏苡仁、薏仁、苡仁等,禾本科植物,是中国最早种植的农作物之一,属于谷物,有悠久的栽培历史。
它喜欢在湿润地区生长,是湿生性植物,中国中东部地区,从南到北,很多地方都可以栽培,野生品多在田间、荒地、水边等零散分布。
市场流通货都是人工种植,现在大规模种植的主要集中在福建和贵州两省。
在东南亚还有一品种,也叫薏苡仁,粒头比国产的要大一些,目前也在国内市场流通,但质量不如国产,以药用标准检测的话,进口大多不合格,故进口的价格比国产约便宜20-30%,当然,若以食用标准的话都可以。
药食同源
薏仁作为五谷粮食来食用,历史悠久。后来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发现了薏仁的药用价值。
作为药用,约2000年前的《神农本草经》已有记载:“薏苡,味甘微寒,生平泽。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
在食疗中,更是有诸多以薏仁为主的方子,如薏米百合粥,不仅味道香,口感甘糯,更能改善妇女面部雀斑,美白肌肤,深受女性的欢迎。
在广东,天气以湿热为主,潮湿天气时,本地人喜欢用苡米加赤小豆一起煮成粥吃,以利水祛湿。
药用功效
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大体来说,有四大功效,健脾、祛湿、舒筋、排脓。
《本草新编》云:“薏苡仁最善利水,不至损耗真阴之气,凡湿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视病之轻重,准用药之多寡,则阴阳不伤,而湿病易去。故凡遇水湿之症,用薏仁一、二两为君,而佐之健脾去湿之味,未有不速于奏效者也。”可见薏米祛湿力很强。
把薏米炒熟后,健脾之力得到加强,本身药性也会由寒而变温一些,脾虚寒湿者更加适合,常常和白术、人参、茯苓同配伍使用,如参苓白术散。
中老年人感染风湿,关节常常痹痛,而屈伸不利,此时可重用薏米,同时配伍木瓜、续断等舒筋活络之药物,以舒筋祛湿。
在身体的某些部位有化脓感染,尤其兼有湿气时,薏苡仁有非常好的清热排脓作用。
《金匮要略》里一个著名的方叫薏苡附子败酱散,方子的组成就是重用薏苡仁,加上附子、败酱草。治疗肠痈腹痛、阑尾炎等效果极佳,薏苡仁起着重要的作用。
现代研究
作为食物,日本学者研究认为,薏米在禾本科植物中,为最富滋养、易于消化之谷物。
所含蛋白质、脂肪均较白米多,唯碳水化合物稍逊。世人都知白米,而薏米之滋养力,比诸白米,实有过之而无不及。
作为药物,经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薏米的提取物有抗癌的作用,其抗癌的有效成分中包括薏苡仁脂、薏苡仁内脂、亚油酸,能有效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可用于胃癌、子宫颈癌的辅助治疗。
薏苡仁由此也成为国内外防治肿瘤的热门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