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安徽寿县有什么特产 你知道吗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21 10:36:22    

寿县,隶属于安徽省淮南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南岸,八公山南麓。东邻长丰县,北与淮南市区、凤台县毗邻,西靠霍邱县,南与六安市、肥西县相连。

寿县别称寿州、寿春,是安徽省第一批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三个城市之一,历史上4次为都,10次为郡。是楚文化的故乡,中国豆腐的发祥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寿春楚文化博物馆珍藏国家一级文物160多件,二、三级文物2000多件。

一、寿县八公山豆腐

豆腐起源于八公山,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豆腐中质量最好的数寿县大泉村一带,叫作“八公山豆腐”。这种豆腐采用纯黄豆作原料,加八公山的泉水精制而成。当地农民制作豆腐的技艺世代相传,很多人都掌握了一套好手艺,做出的豆腐细、白、鲜、嫩,深受群众欢迎。
据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淮南王刘安。”清朝汪汲的〈事物原会〉说:西汉古籍有“刘安作豆腐”的记载。刘安是汉刘邦的孙子,建都于寿春(即今寿县),招宾客,方士数千人,其中较为出名的有:苏非.李尚.田由.雷被.伍被.晋昌.毛被.左吴八人,号称“八公”。刘安常在八公的陪伴下,炼长生不老之灵丹妙药,不想炼丹不成,反以黄豆.盐卤(又有说石膏)做成豆腐。关于八公山豆腐还有一种传说:刘安在家炼丹不成,胸中烦闷,外出散心,忽见对面北山下来八位老人,虽须长齐胸,但神采奕奕,健步如飞。刘安大惊,疑是神仙,便求长生不老妙方,老人说是吃了用磨碎大豆做成的食物。刘安如法炮制,得豆腐。从此,豆腐之法就从八公山下传播开来。
八公山豆腐原意炼丹结果炼成豆腐,且质嫩味美故名,又因其采用八公山泉水精制,其成品晶宝剔透,白似玉板、嫩若凝脂、质地细腻、清爽滑利,无黄浆水味,托也不散碎,故而名贯古今,久留盛名。八公山豆腐又名四季豆腐,因四季可做,故名。

二、美食“大救驾”

“来到寿县,不可不吃‘大救驾’。”这是本地的一句口头禅。意思是说,安徽寿州八公山下的“大救驾”味道很美,不品尝品尝就会有遗珠之憾。“大救驾”是寿县的乡愁,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制作大救驾的主要原料有:猪板油、金橘饼、核桃仁、青梅、青红丝、冰糖、白糖、糖桂花等。经过特殊的工艺加工而成后,其形扁圆,中间呈急流漩涡状,多层花酥叠起、如金丝盘绕,色泽金黄,酥脆可口,重油而不腻,富含多种果料,久负盛名,颇具传奇色彩。

三、安农水蜜桃

“安农”水蜜桃,又称“寿州特蜜”,是寿县农艺师李文林与安徽农业大学钟家煌教授经过八、九年研究培育出来的优良品种,水蜜桃最大特点是早熟,果实呈近圆型,较大,六月中旬即可摘食。果肉乳白色,局部微带淡红,果皮易剥离,手一撕即掉,肉细嫩多汁,香甜可口,且营养丰富。专家称“安农”水蜜桃,实属国内外早熟桃中罕见的新品种。

四、豆腐宴

寿县八公山是豆腐的发祥地,以八公山清冽甘甜的古泉水泡制淮河流域优质大豆,特别是豆腐发祥地世代相传的精湛制作工艺,使得八公山豆腐独具特色,久盛不衰,享有“八公山豆腐甲天下”之美称。八公山豆腐可荤可素,清淡中藏着鲜美,品尝时清爽生津,历史上曾作为贡品。如今用八公山豆腐烹饪制作的“豆腐宴”,以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驰名,成为寿县别具一格的上等筵席,赢得了中外嘉宾的高度赞誉。

五、廷龙瓜子

廷龙瓜子选料精细,个匀肉厚,配方独特,无任何色素添加剂,风味独特。主要特点是:“香”——入口回味悠长;“酥”——瓜子仁酥脆可口;“脆”——瓜子一嗑三开;且咸淡适中,南北适宜,长期食用对健胃、戒烟有独特功效,是馈赠亲朋之理想佳品。

六、五香贡干

正阳关,中华名关之一,淮河上的一颗古老明珠,历史悠久,早起于东周,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用影像记录这里的一草一木,民俗风情,传统美食,是我们早已萦怀的心愿。正阳关的传承物产及美食有很多,除三子一鱼一鸡之外,还有一种美食叫“大美兴五香贡干”。起源悠久,是用传统工艺制作的美食特产,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明朝成化年间,正阳关街头上挂上了“大美兴”店号。这个店铺用用小薄仓压干制作,豆干圆滑、小巧、板实,板而不硬,质细味醇,异香可口。在正阳关的茶座里,餐桌上便多了一种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