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茱萸寺
它始建于1500多年前的北魏,兴于隋唐,盛于明代。

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
明洪武年间,茱萸寺周边地区瘟疫蔓延,住持采摘山上茱萸,用山泉熬制汤药,赠予乡亲服用,立见其效。因传是药师佛托梦得此良方,药师佛之灵验得以盛传,相传为药师如来化圣地。清末民国,因战乱寺院损毁,仅存门楼和千年银杏树一棵。

六个童子
2009年3月茱萸寺重建,寺院采用仿唐风格,结构简练,古朴雄浑,庄重大方。重建后的茱萸寺于2011年9月28日举行盛大的落成典礼,现为全国最大的药师佛道场之一。
在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广场、牌坊、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两侧分别建有接引、伽蓝、观音、地藏、普贤、文殊六个偏殿,以及方丈院、僧房、斋堂、展厅等。各殿分别供奉一佛二弟子、东方三圣、西方三圣、观音、地藏、文殊、普贤等诸佛菩萨

茱萸寺山门口两狮子看门
天王殿是寺门之内第一重宝殿,殿内正中供奉着弥勒菩萨塑像,左右供奉着四大天王塑像,背面供奉韦陀菩萨塑像。

天王殿
弥勒菩萨名“阿逸多”,释迦牟尼弟子,南天竺人。在五代时有一僧人常携布袋,教化群众,颇受群众信仰,临终时说了一首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身百千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因此,人们认为布袋和尚就是弥勒菩萨的化身。
慈颜善笑,大度能容的弥勒菩萨塑像,透射出佛教文化追求乐观豁达,倡导与人为善的精神理念。于是平民化的弥勒菩萨就演变为受佛陀委托接引众生朝拜,走入佛门净地的迎宾佛。

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

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四大天王,是佛教的护法天神,又称护世四天王,是佛教诸天中的四位天神,位于第一重天,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天王殿因此得名。
东方持国天王名“提多罗咤”,能护持国土,是帝释天的主乐神。手持琵琶,护东胜神州人民。南方增长天王名“毗琉璃”,能使他人善根增长。手中持剑,护南瞻部洲人民。西方广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能以净眼视察护持人民。手中缠绕一龙,护西牛贺洲人民。北方多闻天王名“毗沙门”,以福德之名闻于四方。右手持伞,护北俱芦洲人民。

韦陀菩萨
韦陀菩萨,是出家人的守护神,在释迦牟尼入涅时,邪魔把佛的遗骨抢走,韦陀及时追赶,奋力抢回,因此,体格魁梧,威武勇猛,身穿甲胄,手持金刚杵的韦陀就成了背后默默护助出家人的护法菩萨。
后面,就是主殿,大雄宝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两边是他的两个弟子。背面是海岛观音。

大雄宝殿

一尊像

海岛观音
再后面就是本寺院里最有特色的药师殿。

药师殿

药师殿
群像
古人认为,药师佛消除身心内外的各种病苦,修持药师佛法,能够得到长寿无病。药师法门,如法修持,获福无边,济生之事,付与东方之药师,度死之事,付与西方之你陀,维持世法。
估计这也是信徒众多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