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山东话怎么说方言(山东到底有多少种方言吗?)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16 08:52:24    

山东方言,又称鲁语,属于汉语官话方言。参考古代清声母入声字和次浊声母入声字在今天各地的分化规律,山东方言根据地区不同又分别属于三个不同的官话区: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

所谓冀鲁官话,指通行于河北省、天津市以及山东省济南、聊城、德州、滨州、淄博、泰安、临沂等40余县市在内的方言。不过虽然这些地区的方言都归于一大类,但是彼此之间又有很大的区别。比如天津话,将普通话的舌尖后音zh、ch、sh分别读为舌尖前音z、c、s,例如“中”读为“宗”、“山”读为“三”。此外,天津话在开口韵母自成音阶时,会在前加声母“n”,例如“爱”读为“耐”,“鹅”读为“né”。天津话与普通话都有四个声调,但在调值上有所不同,特别是在阴平声调上,天津话读为低音、低平调。

济南话的特点可以概括为简、直、硬、古、嘎。‌ 济南话吐字清楚,语音正直,易听易懂,与普通话较为接近。现代济南话中依然保留着许多古汉语中的词汇和语音,如宋代的“‌夜来”,明代的“‌崴拉”、“‌倒达”、“‌仰摆”等,至今仍鲜活地活跃在济南人的口头上。济南话属于冀鲁官话的聊泰小片,也就是说济南话和聊城、泰安、德州等地方言较为接近。个人感觉济南话虽然方言味道较浓,但是非常容易听懂。考虑到语言代表着历史的传承,所以那些流传至今的古汉语词汇,充分说明了济南话的厚重历史。

胶辽官话。分布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其中该省有青岛、烟台、潍坊、威海等40个县,包括辽宁省的大连和营口旅顺等地,也都属于胶辽官话。胶辽官话的主要特点包括古清音入声字今读上声,古次浊入声字今读去声,古全浊入声字今读阳平。例如,说sǔo(普通话读作suǒ),哭kǔ(普通话读作kū),吃chǐ(普通话读作chī),不bǔ(普通话读作bù),出cǔ(普通话读作chū),桌zǔo(普通话读作zhuō),发fǎ(普通话读作fā),客kě(普通话读作kè),国gǔo(普通话读作guó),割gǎ(普通话读作gē)。它具体又分为‌登连片、‌青莱片(‌青州片)和‌营通片(‌盖桓片),各片区内部又有细分。

以烟台话为例,烟台话的声调只有平、上、去三个,音调更加柔和。虽然青岛话也归属于胶辽官话,但是青岛方言和烟台方言差异较大,彼此之间有时甚至无法听懂。但是烟台、威海、大连等地的方言彼此之间沟通基本就没有太大问题。而且个人感觉烟台话相对来说比威海话要更好听更柔和,威海话偏生硬,至于大连话,则接近于烟台话,也更接近普通话。青岛话的形成主要受到即墨话的影响,同时由于青岛是一个移民城市,语言中融合了德、日等国语言,形成了现代青岛话。而烟台话的基础是古莱语,保留了更多的古代语言特征,较少受到外来语言的冲击‌。所以要是讲传统,显然烟台话更具有历史传承,也更具有代表性。所以有烟威官话,没有青岛官话。

中原官话。中原官话指分布在河南省、陕西省、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及该省鲁南、鲁西南包括菏泽、济宁、枣庄、临沂费县及聊城莘县南部等近30个县市在内的方言。以菏泽为例,由于距离河南较近,所以菏泽话与河南话非常相似,就像大连话与烟台话非常相似一样。菏泽人与河南人交流肯定是没有任何障碍的,但是菏泽话说给烟威地区人听就感觉很奇怪,口音和声调有很大的不同。虽然菏泽话和枣庄话、济宁话同属于中原官话,但是菏泽话相对于济宁话更容易听懂。我曾经有一段时间一直听不懂济宁话,直到这些年才逐渐听懂了。

虽然山东方言大体上分成三种,但是实际上几乎每个县都有自己的特色方言,每个县都有一些独有的词汇。比如壁虎,济南话叫蝎虎帘子,临沂话则叫蝎鳖狐子。比如蛤蟆,济南话叫介蛤蟆,烟台话叫气鼓儿。比如蝉,泰安人叫喋撩,胡介撩,济南人叫节六,烧前猴。再比如蝙蝠,济南话叫燕巴虎子,泰安叫棉田呼子,绵绵呼子。再比如泥鳅,泰安话叫拧直钩,泥狗,迷狗,米了狗子,临沂话叫咪溜狗子,烟台话叫米兰够。

还有一些专用词汇,如果不是对历史非常熟悉,一般人压根都猜不到是什么意思。新泰、济南、利津、金乡等地称考试最后一名叫“坐红椅子”,荣成叫“坐红漆板凳儿”,莱州叫“坐小椅子”,意思大同小异。旧时考试完毕后,一般按考试成绩排列学生名次,并张榜公布。榜上的名字写完后,用红笔打一个红钩儿,表示到此为止。这个红钩正好落在最后一名学生的名字上。由于红钩儿的形状类似椅子的拐角,故以此戏称。尽管是戏称,“坐红椅子”还是形象生动地描述出“排名最后者”的尴尬。在博山方言里,人们管汉奸叫“三本”,外地人听了往往莫名其妙。究其原因,乃是因为在博山方言里,“日”字的读音跟“二”字相同,“日本”读同“二本”。于是汉奸就成了三本。在诸城、安丘、沂水、临沂等地方言里,对姑娘有一个饶有情趣的称谓,那就是“识字班”。当年扫盲运动时由于年轻姑娘最积极,所以当地称呼姑娘为“识字班”。

山东方言历史悠久,重秩序、重礼仪、重亲情、别内外。山东酒文化盛行,规矩甚多,在方言上讲究也甚多。前面讲过,山东的每一个县,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虽然在如今,山东仅仅是一个省,但是在春秋时期,山东被分封成诸多诸侯国,比如莒县就是原来的莒国,费县就是原来的费国,崂山区过去叫牢子国,带莱字的如莱西、莱州、莱阳、莱山,过去叫莱国。再比如曹县过去叫曹国、枣庄薛城区叫薛国,滕州叫滕国,肥城叫肥子国,济宁任城区叫任国,邹城叫邹国,郯城叫郯国,潍坊寒亭区叫寒国,邹平县叫邹侯国等等。所以讲历史,山东并不逊色于陕西、河南等省份。

正是因为历史过于悠久,所以留下的历史痕迹就越多,而方言,则是代表历史传承的活化石。那些新兴或者新建的城市,比如深圳、还有东北地区、包括上海等大城市,多讲普通话,因为本地的土著已经很少,多半都是移民城市,自然很少讲方言了。山东有太多的方言,很难讲有哪一个地方的方言能够完全代表山东,可以说是各有特色,仁者见仁。虽然现在已经普及了普通话,但是这些方言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希望能够继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