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离婚的步骤如下:
准备起诉状
起诉状需包含原告和被告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住所地等)。
明确诉讼请求,如请求离婚、子女抚养问题、财产依法分割等。
阐述事实与理由,说明结婚时间、生育情况以及离婚原因等。
诉状最好打印,末尾需手签名。
确定管辖法院
一般按照“原告就被告”的原则,向被告住所地的基层法院(区或县法院)提起诉讼。
若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则向其经常居住地法院起诉。
准备相关证据和材料
提供结婚证、夫妻两人的身份证、小孩的户口或出生证原件等。
若有财产需法院分割,还应带上房产证、机动车行驶证等财产相关证据,证据需准备两套复印件。
提交起诉材料
携带上述材料到法院立案大厅办理立案手续。
立案庭会对材料进行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予以立案,并发出立案通知书。
缴纳诉讼费
根据立案通知书缴纳诉讼费,一般离婚案件每件交纳50元至300元。
涉及财产分割,财产总额不超过20万元的,不另行交纳;超过2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送达与排期开庭
法院立案后,将缴费票据与材料交给立案庭,回家等待通知。
法院会通知双方开庭时间,双方需按时到庭。
调解程序
开庭前,法院会组织双方进行调解。
调解可能成功,双方达成离婚协议,并可能获得《民事调解书》。
调解不成则进入开庭审理阶段。
开庭审理
法官会询问双方的情况,并根据证据判断感情是否确实破裂。
如果双方都同意离婚且财产和子女抚养问题能协商一致,法官可能会判决离婚。
判决结果
法院会作出判决,可能判决离婚,也可能判不离。
第一次起诉离婚,被告不同意离婚的情况下,法院可能会判决不予准许离婚。
建议:
在起诉离婚前,建议咨询专业律师,获取更详细的法律建议和帮助。
确保所有证据和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便在法庭上有力地支持自己的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