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历史上的李斯是一个怎样的人 ?功在千秋,但统一天下与他没多少关系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4-21 10:54:29    

《大秦赋》中的李斯足智多谋,即便在他还是一个小小郎官的时候,就几乎能洞察朝野内外的所有大事,每次为秦王嬴政出主意都能直接切中要害。历史上的李斯当然也是一位极有能力的人物,可是与《大秦赋》中的“李斯”还是有很大不同。

李斯是楚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芦岗乡李斯楼村)人,早年在郡中担任小吏,是个有正式编制的楚国基层公务员。一日,李斯在吏舍厕所中看到里面的老鼠个头瘦小,全身脏兮兮,一听到有人靠近就急忙逃命。几天后,李斯因工作需要来到粮仓,他发现粮仓里的老鼠个头很大,毛色光滑,而且粮仓平时都没有人,所以粮仓中老鼠也不像厕所中的老鼠那样需一直提心吊胆。同样都是老鼠,却因所处环境不同而有完全不一样的境遇,此事给李斯带来了很大的启发,他感叹的说道:“人之贤不消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没过多久,李斯就放弃了楚国的公务员工作,拜入到大思想家荀子门下,开始学习帝王之术。李斯本来就是个极聪明的人,再加上有名师指导,学业自然突飞猛进。

经过一段时间刻苦钻研,李斯学有所成。虽然他身为楚人,但当年厕中鼠和仓中鼠的不同境遇给他留下了极深刻印象,他认为楚王不足以成事,而山东六国(除秦国以外的韩、赵、魏、齐、楚、燕六国都在崤山以东)皆弱,唯秦王有吞并天下的实力和志向。于是李斯向恩师荀子辞别,只身跑到秦国谋职。

李斯初到秦国正好赶上了秦庄襄王病逝,庄襄王之子嬴政继承王位。当时嬴政刚满13岁,还属于未成年人,所以军国大事主要由相邦吕不韦主持。李斯是个聪明人,自然明白打工首先要跟对人的道理。当时秦国大权都在吕不韦手中,李斯当然先是跑到相邦门下求职。吕不韦的相人之术是一流水平,他一见李斯就知道此人是个大才,于是他就将李斯作为门客留在相府中。

在考察了一段时间后,吕不韦确信自己没看错人,于是他任命李斯为郎,在秦王宫中任职。

在《大秦赋》中,李斯担任郎后就天天手持长戟在宫中站岗值宿,所以郎官给人的感觉像是宫廷安保人员。可事实上,郎官里面还细分好几个工种,除了专业负责护卫工作的郎以外,还有专门作为帝王顾问及秘书的郎,考虑到李斯的业务能力,他应该是属于后者。

李斯在任郎官期间向秦王嬴政进谏了一番关于“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慷慨言辞,听得少年嬴政心潮澎湃,于是被晋升为长史,后又拜为客卿。

在《大秦赋》中,李斯担任长史和客卿期间成为嬴政的心腹之臣,为帮助嬴政亲政立下了汗马功劳。可在史书中,李斯在这个阶段并没什么突出贡献,至于吕不韦倒台更是与李斯没半毛钱关系。

公元前237年,秦国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相邦吕不韦被免职,二是水工郑国被发现是韩国细作。吕不韦和郑国皆不是秦人,由此引发了秦国宗室大臣要求驱赶非秦籍官员事件,李斯是楚人,职务又是客卿,自然也在被驱逐之列。

当时李斯已在秦国奋斗了十余年,好不容易获得了一定地位,结果秦国却要赶人,这换了谁也不会甘心。于是李斯写下了一篇流传千古的雄文——《谏逐客书》,里面陈述了历代非秦籍官员对秦国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强调逐客万不可行的N个理由。秦王嬴政看过此文后大加赞赏,遂收回逐客成命。李斯因此事在秦王心目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不久就升任廷尉(最高司法审判机构长官)。李斯真正登上历史舞台便是从逐客事件开始,而非像《大秦赋》中所演的那样早早就成了嬴政心腹。

在此后十几年时间里,秦逐一吞并六国,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秦朝建立后,嬴政自认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所以更号为“皇帝”,史称秦始皇。值得一提的是,后世许多人都称李斯辅佐秦始皇一统天下,这种说法其实并不客观。当时李斯的职务是廷尉,也就是秦朝最高司法机构的长官。从职能上来看,他显然不可能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发挥特别重要的作用。所以说李斯辅佐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说法更多是出于脑补,没有什么事实依据。当然,李斯对秦朝乃至对后世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但他的贡献主要是在政策制度建设方面,而并非统一天下之功。

秦朝天下初定时,朝廷中关于采用分封制还是郡县制的路线之争异常激烈。时任丞相的王绾建议效仿周制,分封皇帝诸子到边远地区做诸侯王。廷尉李斯当即表示反对,他认为皇族子弟血缘关系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疏远,迟早还会演化成彼此攻伐的乱局中,所以应当采用郡县制,“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将管理天下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朝廷手中。秦始皇最终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将全国分为36个郡,这便是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起源。

后来李斯被任命为丞相,参与了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等重大政策的决策与制定。在天下大同的影响下,中国作为一个统一整体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从这方面来说,秦始皇以及李斯的历史贡献怎么赞颂都不为过。

李斯一生最大的败笔有两件事:一是害死同门韩非;二是参与“沙丘之变”。

早年秦国尚未统一天下,韩国在秦国强大的压力下被迫屈服,并派宗室韩非到秦国纳地称臣。韩非和李斯是同门,两人皆是荀子的得意门生。韩非到秦国后得到了嬴政的赏识,而韩非本人也表露出有意跳槽到秦国的想法。李斯担心韩非得到重用会危及自己的地位,于是便向嬴政打小报告说:“韩非虽是大才,但他是韩国宗室,肯定会优先考虑韩国利益。这样的人我们不该用,但也不该放走,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他杀了。”嬴政觉得李斯所言不无道理,遂下令将韩非打入大牢。李斯怕嬴政反悔,赶在第一时间派人送毒药给韩非,逼迫他自尽。后来嬴政果然反悔,下令赦免韩非,可此时韩非已经死了。

秦始皇晚年在东巡途中突发疾病去世,临终前秦始皇留下遗诏将皇位传给公子扶苏。负责传诏的宦官赵高与扶苏关系不和,他担心扶苏登基后会对自己不利,于是便跟丞相李斯商议篡改遗诏,改立秦始皇幼子胡亥为帝。李斯起初不同意,但赵高对李斯说如果扶苏为帝,他的相位必然不保,而胡亥为帝,他的地位将更加稳固。最终,李斯还是经不住功名利禄的考验,与赵高联手篡改遗诏,立胡亥为帝。

胡亥登基后重用赵高,实行残暴统治。各地百姓及原六国贵族因不满秦朝统治纷纷揭竿而起,大秦帝国迅速走向坍塌边缘。李斯也因触怒胡亥和赵高,被打上谋反罪名,在公元前208年被腰斩于咸阳,夷灭三族。一代名相,却因私心过重,最终落得个悲惨结局,德不配位,必有灾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