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足先登的典故。
楚汉争霸时韩信是刘邦部下的大将军,常单独统领大军攻城略地。在韩信攻下赵国之后刘邦又派他率兵攻打齐国,很快齐国也被韩信攻占,这时统领大军的韩信成为左右局势的关键力量。
项羽派辩士武涉去游说韩信,劝韩信与项羽联合做楚汉之外的第三方势力,不要再为刘邦卖命,遭到韩信的拒绝。但武涉刚走,韩信帐下的谋士蒯通也来劝说韩信,让他"背汉自立",就是不再听从刘邦的号令,自己做一方霸主。韩信审时度势也没有采纳蒯通的意见。

最后韩信辅佐刘邦在垓下决战中取得胜利,消灭了项羽,夺得天下,建立了汉朝。可是等到刘邦当了皇帝时却翻脸不认人,将过去帮他打天下的功臣看成对自己掌权的最大隐患,生怕他们造反,千方百计地予以排挤和铲除。韩信就从齐王降为楚王,不久又降为淮阴侯。

后来刘邦的妻子吕后和丞相萧何密谋将韩信骗入宫中杀害,因韩信临终时慨叹当年没有听蒯通的话,于是刘邦又把当初劝韩信反叛的蒯通捉去审问。蒯通毫无畏惧地答道:在秦灭亡之后天下就好比一只鹿,所有的人一起去追寻,但只有腿脚跑得快的人最先得到,那时候谁不想捉到这只鹿?如果有这样想法的人就得被处死,那能杀得完吗?刘邦听了以后觉得确有道理就把蒯通放走了。

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追根寻源: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当是时臣惟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

"捷足先登"这个成语由高材疾足者先得转化而来,意思是行动快的人先得到所追求的东西,或者行动迅速的人先达到目的。意义相近的成语有"先下手为强"同义词。
他一手拿着矛,一手举着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