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情况是指 效果和收益的比较,或者是项目对国民经济所作的贡献。它涉及劳动(包括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的占用、劳动消耗与获得的劳动成果之间的比较,同时也可以指项目本身得到的直接效益和由项目引起的间接效益,或者项目对国民经济所作的贡献。在管理活动中,如果劳动成果大于劳动耗费,则具有正效益;如果劳动成果等于劳动耗费,则视为零效益;如果劳动成果小于劳动耗费,则产出负效益。效益的好坏通常是指正效益。
效益一般分为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的效益:
经济效益:
指有项目和无项目相比较所增加的财富或减少的损失。从国家或国民经济总体的角度进行经济分析时,所有社会各方面能够获得的收益均作为经济效益;从项目所有者或管理者的角度进行财务分析时,只有那些实际收入才算作财务效益。经济效益和财务效益是经济评价的重要指标。
社会效益:
指实施项目对保障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福利方面的作用。例如,修建水电站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修建自来水厂可以改善卫生和生活条件,修建防洪工程可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
环境效益:
指项目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影响,包括减少污染、保护生态平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
在实际操作中,效益分析是决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比较项目的预期效益和实际成本,可以判断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实施。同时,也需要考虑项目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和对社会的长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