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临安区是哪个市(中国县市旅行——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06 10:47:08    

临安区简介

临安区,浙江省杭州市辖区,位于浙江省西北部、杭州市西部,西接安徽省歙县,北与安吉县及安徽省绩溪县、宁国市为邻,总面积为3118.72平方千米。临安区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区境北、西、南三面环山。

临安区

临安区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中国最具绿意百佳县市、中国最具书香百佳县市、中国山地户外运动基地、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中国竹子之乡、中国山核桃之乡、中国竹笋美食之都。

临安区

临安区的山核桃栽培历史超过500年,作为唯一的“中国山核桃之都”,临安现拥有约57万亩的山核桃种植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1%。临安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动山核桃产业的发展,如实施“临安山核桃”品牌发展计划等,有效地促进了山核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

临安区

临安区历史

临安地区早在秦汉时期,属于会稽郡“余杭县”的一部分。东汉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临安地区从余杭县分出,设立了“临水县”,这是临安建县的开始。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临水县更名为“临安县”,隶属于吴兴郡。

临安区

南宋时期,临安成为南宋的都城,这是临安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杭州被提升为临安府,临安县成为其下辖的一个县。1996年,临安撤县设市。2017年,临安市撤市设区,成为杭州市的一个市辖区。

临安区

临安区古迹

临安区现有历史保护单位至少70处,其中包括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目窑遗址群、临安吴越国王陵—钱镠墓、临安吴越国王陵—钱宽水邱氏墓、临安吴越国王陵—康陵、普庆寺石塔、功臣塔及功臣寺遗址—功臣塔、功臣塔及功臣寺遗址—功臣寺遗址。

功臣寺遗址

以及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个、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57处。如《民族日报》社旧址(於潜镇)、西天目山墓塔群(天目山镇)、南屏塔(昌化镇)、昱岭关(清凉峰镇)、双林寺遗迹(锦北街道)、洞霄宫遗迹(青山湖街道)等。

功臣塔及功臣寺遗址—功臣塔

天目窑遗址群,属于宋至元时期的古窑遗址,分布在临安区中部的於潜镇和天目山镇境内,分布面积约6平方千米。天目窑主要生产青白瓷、黑釉瓷和青瓷,代表了当时江浙一带民窑瓷业的水平。

天目窑出土文物

吴越国王陵,包括钱镠墓,是五代时期吴越国王室钱氏的家族陵墓。钱镠墓位于太庙山南坡,占地面积108亩。墓上有大型封土堆,原有神道,列石狮、石羊、石马、石虎、石翁仲、华表和享堂(钱王祠)。墓前尚存清道光年间大碑一通,阴刻“唐故天下兵马都元帅尚父守尚书令兼中书令吴越国王谥武肃钱王之墓”。钱镠墓为浙江省现存唯一保存完好的王陵。

钱镠墓

临安区旅游

临安区现有4A级旅游景区:天目山景区、大明山景区、太湖源景区、浙西大峡谷景区;以及3A级旅游景区:浙西大龙湾景区、西径山景区等。

天目山景区

天目山景区,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生态旅游第一山,素有“大树华盖闻九州”之誉,主峰仙人顶海拔1506米。主要景点有:禅源寺,韦驮菩萨应迹道场,浙江名刹之一。大树王,世界罕见的大柳杉群落,其中有一棵树龄长达2千余年,清代高宗纯皇帝乾隆南巡游览西天目山时,封此树为“大树王”。倒挂莲花峰,又称莲花台。狮子正宗禅寺(开山老殿),建于元末明初。

天目山景区

五世同堂古银杏,树龄已超过12000年,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棵,而且它的主干上衍生出大大小小22株,可谓“五世同堂”,也被称为“世界银杏之祖”。

五世同堂古银杏

大明山景区,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被誉为“浙西小黄山”。占地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拥有32峰、13涧、8瀑等著名景点。景区内还有悬空栈道,平均海拔千余米,长1200米,建在绝壁之上。以及溯溪、桥降、攀岩、洞穴探奇、山顶野营和野外生存等游玩项目。

大明山景区

太湖源景区,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东天目山自然生态区,是太湖水系主河流东苕溪的源头,因此得名“太湖源”。主要景点包括龙须壁、云碧潭、思源廊、千仞崖、神风谷、双龙潭、古佛院、百丈漈、仙人台、祭源坛等。景区内绝壁夹峙,清溪长歌,悬瀑飞泻,野猴成群,生态、原始,被誉为“小九寨沟”。

太湖源景区

浙西大峡谷景区,国家AAAA级景区,属于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被誉为“华东第一旅游峡谷”。峡谷全长约80公里,分为三个景段,分别是龙井峡、上溪峡和浙门峡。目前,主要开放的景段是龙井峡,其中包括鸬鹚潭、吊水岩、柘林瀑、剑门关、嬉水滩、社门湾、老碓溪、狮象湾和白马崖等景点。

浙西大峡谷景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临安区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149项,包括2项国家级:钱王传说(文学)、鸡血石雕(美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阳东平王庙会(民俗)、馒头节(民俗)、神兽花灯(舞蹈)、马啸滚灯(舞蹈)、横街草龙(舞蹈)、五凤朝阳(舞蹈)、昌化竹编(美术)、昌化民歌(音乐)、玲珑山传说(文学)、上田十八般武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