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安徽今年50岁的田女士(化姓),三个多月前发现左下后牙区牙龈上有一处花生米大小的溃疡,溃疡周围牙龈有些发炎红肿,一颗牙齿也有些松动。田女士到当地医院就诊,拔掉了那颗松动的牙齿。原本以为拔牙后自己的溃疡就会好起来,但又过去了一个多月,溃疡并没有消失,而且拔掉的牙周围依旧是红肿发炎,同时还隐隐作痛。在家人的陪伴下,田女士来到南京市第一医院口腔科就诊。
南京市第一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张建华接诊了田女士,发现她左下后牙区溃疡红肿,基底稍硬,周围有浸润,随即安排进一步拍片检查,结果显示田女士拔掉的那颗牙周围已经有侵蚀骨头迹象。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张建华高度怀疑有癌变可能。

经患者同意,在局部麻醉下,张建华从田女士发炎红肿边缘取了一小块组织进行活检,病理结果显示为鳞状细胞癌,证实了医生怀疑的癌变。
活检病理结果出来后,张建华告知田女士及家人,病情目前已处于中期,癌细胞范围大且已经侵犯到骨头,但尚未发生远处转移;建议尽快进行手术治疗,切除癌变组织,并进行淋巴清扫,以防止癌细胞扩散。
田女士和家人听从了张建华的建议,立即办理住院手续,三天后接受了手术。手术由张建华主刀,实施了肿瘤扩大切除及颈部淋巴清扫术,手术持续了约4个小时,过程顺利。术后病理报告也再次证实了田女士患上了鳞状细胞癌。

术后一周,田女士面部肿胀明显消退,口腔内的伤口开始愈合,进食从流质食物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食物。张建华带着医护定期查房,仔细检查伤口愈合情况,指导她进行口腔清洁,防止感染。

田女士出院时,张建华再三叮嘱,出院后要定期复查,术后前两年需每3个月复查一次,术后第三到五年需每半年复查一次,术后五年及以后需每年复查一次。复查项目包括口腔检查、颈部超声、口腔CT等,以便及时发现可能的复发或转移。此外,日常还需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避免口腔受到不良刺激,以降低复发风险。
如何区分普通口腔溃疡和口腔癌?张建华介绍,通常情况下大多数的口腔溃疡一般1-2周就能自愈。需要我们重视的是长在相同部位、长期不愈的溃疡,如果一个溃疡超过两周的时间都不见好,请到医院就诊。
此外,普通的口腔溃疡和口腔癌还有一些明显的区别:普通口腔溃疡的边缘有一圈充血红晕,表面为黄色,中间凹陷,呈圆形或椭圆形,痛感会很明显,通常质地较软,好发于唇、颊、舌等非角化部位、口腔癌表现出的溃疡一般形状不固定且深浅不一,形如菜花,摸起来质地较硬,痛感有时并不明显,容易被忽略,一般好发于牙龈、舌、软硬腭、腭弓处等部位,如果该部位有尖锐的残根残冠,更要引起高度重视。如果出现张嘴困难,就连最简单的吃饭喝水都难以做到,就要警惕是口腔肿瘤可能侵犯张闭口肌肉和下颌关节,导致开闭口运动受限。口腔癌还容易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时原发病灶可能很小,甚至没有任何口腔症状,但肿瘤已转移至颈部淋巴结。
张建华提醒,一个小小的口腔溃疡都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健康危机,一旦发现口腔出现异常症状,务必及时就医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守护好我们的口腔健康。
通讯员 曹慧慧 刘春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