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西江流域禁渔期正式结束,
大批生猛的西江河鲜上市,
令人垂涎欲滴!
其实在肇庆的深山里,
还藏着南美白对虾、“黄金鱼”等美味。
吃货们准备好了吗?
一起来看看↓↓↓
01
南美白对虾
鲜虾是不少人餐桌上的“心头好”,
而南美白对虾更是以
“壳薄如蝉翼、肉嫩似凝脂”
的独特品质征服了食客味蕾。
广宁将海水虾“搬”进竹乡,
在广宁县横山镇罗锅村委乌石村
100亩的标准化养殖基地里,
一群“海归”虾苗正茁壮成长。

△图源广宁发布
南美白对虾学名凡纳滨对虾,又称白对虾、明虾等,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海域,南美白对虾的虾体晶莹剔透,虾肉饱满紧实,是我国目前最重要的经济虾类之一。

南美白对虾原生于热带海域,对水质、盐度要求高。为让海水虾适应淡水环境,南美白对虾养殖场负责人李权洲先是定制了更易适应淡水的南美白对虾苗,后又研发出一套“模拟海水配方”,在淡水中有序添加粗盐及钙、镁、钾、钠等微量元素,让海水虾“落户”广宁。

李权洲介绍,
相较于沿海养殖区,
广宁淡水盐度低,
能有效抑制弧菌等病原体繁殖,
大幅降低虾类传染病风险。

这种得天独厚的水环境,
让养殖出的南美白对虾
通体晶莹、虾线清晰,
煮熟后虾壳呈半透明状,
肉质紧实无腥味,
即便不加调料也能尝出鲜甜本味。

当前,今年4月初投放的首批虾苗已进入育肥期,预计7月底至8月初上市,主要供应本地餐馆、商超。
据了解,该养殖场成虾规格稳定在每斤25条,单茬亩产达400斤,年产量约12万斤,以每斤20-25元批发价计算,单茬产值超80万元,全年三茬总产值预计突破240万元。

这一模式还带动周边村民就业。李权洲透露,他还将目光投向冬季市场。广宁冬季气温适宜,若搭建保温棚,可实现反季节养殖,填补春节前后鲜虾供应缺口,力争让广宁对虾“游”上更多家庭的餐桌。

△ 以上图片来源广宁发布
02
倒刺鲃
在广宁县石咀镇的三宿山下,
清澈纯净的涧溪里,
一种被誉为淡水“黄金鱼”的倒刺鲃
在这里茁壮成长。

今年6月,广宁县石咀镇氹仔养殖倒刺鲃示范基地迎来了丰收盛景,渔民们将2斤以上的优质成鱼分拣、称重、装车,随着渔网缓缓收拢,倒刺鲃欢腾地跃出水面,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基地负责人欧国权介绍:
“这批鱼苗是肇庆市农林科学院开展农村科技特派员科技帮扶工作推广的西江名优鱼类品种,经过两年来的精心养殖,去年已收获过两批了,现在是第三批上市,正是品质最好的时候。”

倒刺鲃的背鳍前面长有一根锐利的倒刺,正是这一特点赋予了它们独特的名字。此鱼类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海南等地,常栖于江河上游、水体中下层,为草食偏杂食性鱼类。
在美食烹饪领域,倒刺鲃可用作刺身、清炖高汤和清蒸等,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甘醇,且富含丰富的氨基酸,被誉为“水中珍品”,更是西江主要经济鱼类、肇庆特色水产养殖品种之一。

石咀镇向来有“氹仔”养殖的传统,养殖出来的草鱼、胡子鲶、鲫鱼等鱼类肉质鲜美,深受市场欢迎,在当地开展特色水产养殖,具有较好的基础。欧国权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优质水源和优良生态环境,为倒刺鲃的生长提供了理想家园。

目前,他成立的广宁县南源兄弟种养专业合作社,采用“政府+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广倒刺鲃养殖。如今基地养殖规模达5万尾,养殖面积达50亩、亩产约1500斤。
眼下正值销售旺季,基地每天平均能出产300斤成鱼,市面上能卖38元一斤,主要以本地销售及自家经营的农家乐销售为主,其中不乏众多珠三角的游客时常慕名前来,只为尝上这一口舌尖上的“鲜味”,也成为广宁本地千家万户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今年以来,随着基地养殖规模的逐渐扩大,也带动周边村民通过参与养殖管理的方式实现增收,实现“养鱼富农、产业兴村”的美好愿景。
03
赤坑香鱼
香鱼,
被称为淡水鱼中的“劳斯莱斯”,
外形如纺锤形,全身细小圆鳞,
因体内有奇特香腺而得名。
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
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香鱼作为冷水鱼,
喜好生长在水质干净清澈的
河流或湖泊中,
而广宁县赤坑镇
得天独厚的原生态水资源,
水温水质条件均符合香鱼生长需求。

2024年4月起,广州天河驻广宁帮扶工作队与华南师范大学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共同引进香鱼品种,在惠爱村云山里振旺农业专业合作社进行试养殖。

经过半年多的精心培育,3万尾鸭绿江香鱼全季候养殖圆满成功。镀锌帆布池里养殖着密密麻麻的香鱼,活泼而生猛,原本3克重的香鱼都能长到了150克重,不由得让专家感叹一句,“云山里简直是香鱼的第二个故乡”。

目前,赤坑镇已建有直径4米圆池8个,养殖香鱼3万余尾。这一项目的迅速推进,不仅实现了香鱼产业从无到有的突破,还基本构建了一条包括孵化、养殖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相关负责人莫耀斌介绍,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基地还配置了高科技的仪器,实时监控香鱼的生长情况。如今基地年养殖规模达30万尾,产品直供珠三角高端餐饮市场,单斤售价超百元仍供不应求。

据介绍,香鱼最佳的食用部位
是从脊背上部到头部富含脂肪的部分,
以及香鱼的内脏,
一定要将鱼肠一同送进嘴里,
鱼肉脂肪的清香和内脏淡淡苦味,
是香鱼的精髓。


香鱼因肉质鲜美,清香无腥,被视为水中珍品,有“斗米斤鱼”的说法,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冰鲜香鱼价格最高可达100元/公斤,鲜活香鱼的价格最高可达400元/公斤。

△ 以上图片来源广宁发布
04
瘦身鱼
广宁北市镇葵洞村螺壳山脚下,
15个标准化养殖池依山而建。
广宁县百旺农业专业合作社的
“瘦身鲩鱼”在此接受“特训”——
在山泉水中禁食静养30天,
减脂瘦身的同时排出泥腥味。

养殖户从山上引来的泉水
源源不断地注入池中,
养殖池内安装的高科技推水器,
让每个池中的水流都呈旋涡式循环流动。
养殖池水体清澈见底,
健硕的鱼儿在流动的泉水里畅游,
努力摆动身体,
从而达到“瘦身”的目的。

当鱼儿减重20%左右,
鱼的肉质便会更加紧实细腻、爽口鲜甜。
除此之外,经过了山泉水的净化,
鱼儿的“小伤病”还会
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治愈。

鱼变“瘦”了,村民的钱包“肥”了。
经过“瘦身”的鱼,
肉质紧实、口感清甜,
比普通鱼塘鱼贵30%还畅销。
北市瘦身鱼年产量约10万斤,
产值超200万元。

在流动山泉水里养殖的
“瘦身鱼”凭借没有多余脂肪和
土腥味的优势,
市场销量依然喜人,
直接“送”上了珠三角地区的餐桌。


05
刀鳅鱼
走进广宁江屯镇营岗村深山处
的刀鳅鱼养殖场,
这里群山环抱,山清水秀,
为刀鳅鱼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
在一个个大小不一的鱼塘里,
正“孕育”着数万尾刀鳅鱼。

养殖场所养殖的刀鳅鱼,又称中华刺鳅,是一种独具魅力的淡水鱼类。其凭借体型细长,背腹缘低平,尾部扁薄,外观独特,被赋予了“刀鳅”这一形象生动的名字。
作为一种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刀鳅鱼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如虾类、小鱼等。而正是这样的食性,使得刀鳅鱼的肉质格外鲜美,富含氨基酸和矿物元素,成为淡水鱼中的佳品。

同时,刀鳅鱼作为一种对水质要求极为苛刻的淡水鱼,其生存与繁衍离不开流动且洁净的水源。而江屯镇营岗村的水域、生态环境、气温等优质条件,恰好可以为刀鳅鱼提供良好的养殖环境,让其自由茁壮生长。

于是在2024年,黄建华就带着养殖刀鳅鱼的技术来到江屯镇营岗村,在七星山租赁了3000多亩山地开发养殖场,并成立了广宁百亿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据了解,百亿水产养殖公司是一家集刀鳅鱼良种繁育、技术研发、规模化养殖、品牌化销售及产业带动为一体的现代化水产养殖公司。公司现拥有标准化养殖水面220余亩,专注于刀鳅鱼的生态化、集约化养殖及种苗孵化等。

据介绍,首批成鱼预计于今年6月底上市,预计产量达到60万斤,产值3200多万元,基本销往珠三角、长三角一带。

你还知道哪些特色水产呢?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里分享!
资料来源:广宁发布
编 辑:翟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