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呷茶”可不是一句客套话。无论是谈生意还是午后闲聊,总会听到一句“坐下呷杯茶”。毕竟,这片土地上诞生的乌龙茶、红茶、白茶、茉莉花茶,可是承包了中国茶界的半壁江山。这片开挂般的叶子,究竟是怎么炼成的?

茶企工作人员正在晾晒白茶。王旺旺 摄
01老天追着喂饭的“神仙配置”
福建人之所以好(hào)茶,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福建好(hǎo)茶。
福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区,气候温和湿润,全年雨量丰沛,光照充足,土壤以适合茶树生长的酸性土壤为主。加之全省80%左右地形地貌为山地、丘陵,武夷山等高海拔地区,天然形成“高山云雾出好茶”的气候。

3月6日,武夷山燕子窠生态茶园樱花盛开。黄杰敏 摄
空气、水、土壤是茶叶生长的基础,水质更是最灵动的笔触。福建森林覆盖率连续46年居全国首位,空气质量、水质等生态指标领跑全国。这样的“神仙配置”,为生产高品质茶叶提供了良好契机。
除了天时地利,福建好茶离不开生态化转型。近年来,福建全力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坚持生态优先,创新种植模式,强化科学管理,实现茶树种植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长远发展。

廖红教授(右2)在武夷山燕子窠福莲生态茶庄园介绍科学利用套种大豆、油菜花等作物提高茶叶产量、提升茶叶品质、减少茶树病虫害不使用农药、化肥的做法。福建日报记者 林熙 摄
“夏种大豆,冬种油菜。”这是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植物根系领域专家廖红,经过深入调查研究,为燕子窠生态茶园定制的绿色种植方案。传统耕种模式造成碳亏欠,用现在的生态管理模式1亩地1年能固碳1吨、减排30%,不仅茶产区的生态越来越好,产出来的茶叶质量更好。
据茶农回忆,廖红当时挨家挨户上门解释:“老乡,种油菜和大豆就能解决土壤退化和虫害问题,在保证产量的同时,还能提升茶叶品质。”廖红的话,让茶农半信半疑,“这真能替代农药,可以防虫吗?”“这么大教授,不收我们一分钱,手把手教我们种植,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跟她好好干?” 从观望到尝试到坚定,在如廖红一般数百名政府派遣的科技特派员指导下,绿色种植理念在茶农心中发芽,千年茶园逐渐变了模样。

茶园工人正在用豆浆液态有机肥浇灌茶树。图源:台海杂志
在福建,大豆延伸出的生态智慧不止于此。漳平市永福镇里有一种独特的施肥方式——让茶树“喝豆浆”,将鲜黄豆磨成豆浆,再加入生物益菌和红糖发酵稀释后,对茶树根部浇灌。这样种养起来的茶树更健康,生产出来的茶叶质量、味道、香气显著提升。
在天时、地利、人和三重Buff的加持下,福建茶叶得以飘香世界。目前,福建拥有国家、省级审(认、鉴)定及登记的茶树品种61个,茶树良种覆盖率达96%,成功培育出“金观音”“金牡丹”“春闺”“瑞香”等34个国家级、省级高香型茶树良种。
02
人与自然的双向奔“富”
民间有句俗语,“在福建街边,卖茶的可比卖米的多”。这种热爱,催生出福建庞大的茶叶产业。
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期间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如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是答案之一。福建瞄准“茶旅+”,鼓励各地将农耕文化、传统工艺、民俗礼仪、风土人情等融入茶文化。

武夷山国家公园内云雾缭绕,美不胜收。邱汝泉 摄
武夷山是万里茶道起点,也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武夷山国家公园所在地。当地推动茶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吃有茶宴、住有茶宿、行有茶径、游有茶园、购有茶礼、娱有茶戏”的新业态。2024年,武夷山共接待游客330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52亿元。

漳平市永福镇台品樱花茶园 魏培全 摄
在福建西南端的“高山花园”漳平市永福镇,积极探寻将茶与旅游、文化创意等相结合的模式,台品樱花茶园凭着片片樱花,每年吸引游客80万人次,极大推动了乡村旅游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增长。
在茶旅融合持续深化的同时,新消费市场也为茶产业开辟了新赛道。近年来,新式茶饮产业加快发展,优质茶基底原料需求旺盛,福建广大茶区成为重要的新式茶饮原料基地。在全国新式茶饮市场,安溪茶叶原料生产供应量占全国总量五分之一,排名全国县域第一。

福建本土新茶饮品牌“壶见”门店。图源:茶道CN
围绕“一片叶”,福建已形成覆盖茶饮料、茶食品、茶器具、茶化工、茶机械、茶文旅等涉茶产业全链条发展,实现“靠山吃山”到“生态变现”。2024年,福建省茶园面积达378万亩,毛茶产量56万吨,综合产值超1600亿元。
小茶叶撬动大产业,绿叶子变成“金叶子”。一杯“福建茶”,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最芬芳的注脚。春光正好,来福建,呷杯茶。

END
“何以中国·闽山闽水物华新”
网络主题宣传活动
正在进行
点击图片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

福建日报社全媒体传播中心、“闽人智慧”编辑部出品
资料来源:福建日报、人民日报、《瞭望》新闻周刊、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福建统计、海峡都市报、当代品牌、《中国纪检监察》杂志等
编辑:陈志凡
审核:严顺龙、方婷
来源:新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