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葡”写致富新篇章!花溪区发展经果产业助民增收见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6 15:19:00    

眼下,花溪区马铃乡四季采摘园的百余亩葡萄陆续成熟,葡萄园内一派丰收景象。近日,赶在葡萄成熟前,工人何顶妹和其他工友在挂满葡萄串的棚里忙着打叶。“这样把葡萄串上面的叶子摘掉,更有利于通风和光照,让葡萄熟得更好。”作为采摘园的老员工,何顶妹已经在这里工作了七八个年头,精通管理、养护、采摘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是名副其实的“熟练工”。



农户在黔丰草莓园采摘葡萄。

从传统农民转为“产业工人”,一年两万多元的务工收入,让何顶妹幸福感满满。她不仅实现就近就业,上班赚钱和照顾家里两不耽误,家里还有土地流转到葡萄园,每年的流转费也是一笔稳定的收入来源。

2016年,四季水果采摘园落地马铃乡谷中村,当地发展起葡萄和金秋砂糖橘种植产业,用产业发展拓展当地群众增收致富门路。

据介绍,采摘园内有120多亩葡萄,品种涵盖阳光玫瑰、黑宝石、金手指、克伦生、红提等品种,采摘期可从7月持续至12月。采摘园产出的葡萄,除满足周边市民采摘体验外,还运到石板物流园进行批发,主要销往广东、浙江等地,一年产值可达300万元。“马铃乡生态环境优良,浇葡萄用的就是旁边马铃河清澈的河水,天然无污染,这样环境里种出的葡萄品质极佳,深受消费者的认可。”采摘园技术主管刘荣辉说。

在发展过程中,采摘园与当地村集体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以谷中村为例,该村利用村集体项目资金50万元入股四季采摘园,使26户农户成为直接受益者,每年获得稳定分红。同时,村民收入来源更加多元,除土地流转费外,还有就近务工的劳务报酬。据估算,土地流转费、年度分红和务工收入,合计每年可为当地群众带来超过100万元的直接收益。

无独有偶,石板镇黔丰草莓园的葡萄也迎来“尝鲜季”。大棚内,一串串套袋的葡萄悬挂在藤蔓间,十分诱人。

“这是第二年挂果,已经进入盛产期,21亩葡萄预计能产3万多公斤。”看着丰收的场景,贵州婉清若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法人韩发辉脸上堆满笑意。

2023年,公司与黔丰草莓园展开合作,利用草莓园的土地和大棚种植葡萄,品种包括妮娜皇后、浪漫红颜、夏音葡萄、女神玫瑰,市场售价每公斤36元至136元不等。

“最贵的就是妮娜皇后,因为它管理技术要求最高。”一谈到葡萄种植,韩发辉打开了话匣子,他介绍,妮娜皇后葡萄外观艳丽、糖度高、风味独特,被誉为“葡萄中的红宝石”,在高端市场极受欢迎。但这个品种对于底肥和光照要求很高,一方面,需要充足的光照,另一方面,也不能温度过高。为此,除了给它套上果袋外,还要在果袋上再加一层“伞布”,让其在太阳光照最强时遮阴,必要时还要在晚上为其补光。如此“娇贵”,“身价不菲”也是理所当然。

合作葡萄板块,让黔丰草莓园业态更加丰富。黔丰草莓园工作人员陈长珍介绍,黔丰草莓园的“老本行”是草莓,现有40余亩的规模,每年冬天草莓销售火爆。引入葡萄种植,再加上蜂糖李,从单季采摘到全年可玩,不断提升游客体验的同时,经济效益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秀美花溪,瓜果飘香。如今的花溪区,正将“旅游大区”的生态底色与“四季果香”的产业脉络紧密交织,通过大力发展草莓、黄桃、葡萄等产业,让农旅融合持续升级,从单季采摘到全年可游,从“卖果实”到“卖体验”,一条条缀满鲜果的藤蔓,串起的不仅是村民的致富路,更织就了全域果旅地图。

下一步,花溪区将积极引导和鼓励各采摘园优化布局,根据四季特点及市场需求,科学选择,合理搭配种植品种,进一步将农旅发展与“四季有果”相融合,为花溪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记者 李春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