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新机位——古今同框的汉阳远洋里。 (湖北日报通讯员 刘虎成 摄)

武汉新机位——雨帘钢琴的杨泗港大桥。 (湖北日报通讯员 刘虎成 摄)

武汉新机位——与轻轨同框的长江二桥黄浦路段。(武汉城运集团供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成熔兴 冯袁玥
5月16日,仅靠一个背影刷屏朋友圈的“海上钢琴师”重新现身杨泗港大桥下,为即将开放的“江影·杨泗港城市灯光音乐社”彩排预演。
当晚,数十名摄影爱好者蹲守于此,琴声一响,灯光秀同步跟随,摄像机、无人机应声开机,游客市民闻讯围观,沉浸式感受这独属于江城武汉的浪漫。
当下,旅游城市的竞争力,或许正藏在年轻人的手机相册里——谁能为他们提供“朋友圈九宫格+短视频15秒”的荣耀感,谁就能赢得这场流量的比拼。
镜头不仅是记录工具,更是一种与城市对话的语言。在“旅行即创作”的社交媒体时代,城市的“上镜指数”已成为年轻人选择目的地的重要考量。
从粗犷市井到精致文艺兼具赛博朋克,武汉,这座昔日的工业重镇正在成为游客心中的“巨型片场”。
桥下空间精装修,大武汉更加精致有腔调
武汉,因大而闻名,曾被孙中山先生寄予“略如纽约、伦敦之大”的厚望。
两江交汇、三镇鼎立,全市165条河流、166个湖泊、446座山体,共同支撑起这座城市的大城基因。
当2010年武汉GDP突破5000亿大关并迈入急速上升期时,一场大基建的浪潮也同步展开:11座大桥横贯长江南北两岸,12条地铁动脉编织地下经纬,二、三、四、五环线渐次画圆,武汉大道、东湖隧道等城市快速通道打通任督二脉……2025年3月,在全国城市建设水平综合评价报告中,武汉位列全国第五,稳居新一线城市首位。
城市建设如泼墨作画,先搭骨架再上颜色。当钢筋铁骨撑起了大城气象,城市治理的“绣花针”开始寻找更精微的落点。
以桥梁为例,武汉现有696座城市桥梁,部分桥下空间存在环境杂乱、设施陈旧、违规占用等问题,成了被遗忘的“灰色空间”。为此,武汉启动桥下空间综合治理行动,催生了一批广受网友、游客好评的打卡新机位。
“五一”期间,长江二桥汉口岸黄浦大街段,桥下空间二期工程投入使用,“时光花园”里引入了潮玩市集,“学享空间”变身艺术展厅,桥底通道通过灯光装置营造出星空隧道效果。最受年轻人追捧的当属轻轨1号线穿桥而过的拍摄点——列车轰鸣声中,工业风桥柱与霓虹灯箱碰撞出独特视觉效果,红色“江城”“武汉”标识日均吸引超500人次打卡,成功出圈。
5月8日,一场暴雨中的灯光秀意外走红网络,杨泗港长江大桥下一处遗忘的角落成为武汉新晋文旅地标。灯光在钢梁上投射出流动光影,《送别》《世界赠予我的》等旋律响起,在雨瀑中觅得一处安宁和优雅。这场演出当日即登上全国热搜榜第四,被网友称作武汉版的“海上钢琴师”。
既能吃热干面,也能听摇滚乐,“混搭风”迷人又出片
“渔灯挂在桅杆上,晚上亮起来,就像走进电视剧里一样,拍照很好看!这是第一次逛码头主题的小镇,穿着汉服巡游,仿佛穿越了时空。”5月17日,大学生小蓝和朋友身着汉服,来到江夏里约拍,一步一景沉浸式感受“江城千帆录”的市井烟火。
今年“五一”前才开街的“江夏里·武汉老码头”文化美食街区经营时间不长,便已然跻身新中式爱好者心中的出片排行榜。“五一”期间,江夏里总接待量超过20万人次,开业即爆火。
去上海跟着《繁花》的脚步来一场城市漫游,到西安大唐不夜城找“不倒翁小姐姐”合张影,在重庆李子坝与穿楼而过的轻轨拍段短视频……近年来,大众旅游已从观光旅游向沉浸式体验转变,旅游打卡的目的地从名山大川、文物古迹转向“花样出片”“市井烟火”。
为一张图片、一段视频奔赴一座城,“打卡经济”成为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武汉市主动顺应新变化,刷新全域文旅理念,在城市建设与更新过程中,打造独具视觉冲击力的消费场景,形成走红网络的拍照新机位,成功破圈吸引大批游客。
4月27日开街的汉阳远洋里以“古今对望”的姿态出圈,从归元寺山门前眺望,左边是禅寺飞檐的庄重,右边是远洋里橱窗的时尚。街区13栋建筑沿1800米汉阳古城文化轴铺开,60余个品牌中既有禅意茶舍、老字号,也有意式冰激凌店、艺术空间,水泥墙与木质展台碰撞,青年画家的水墨与数字艺术投影交织。
夜幕降临,江岸区吉庆街“通城印巷”的霓虹次第亮起,“跳进染缸”音乐酒吧鼓点震耳,170多桌客人排队等待入场。这条曾以夜市大排档闻名的百年老街,如今老通城酒楼、汪玉霞糕饼等老字号与精酿酒吧、Livehouse当邻居。
“烟火气与年轻化并不矛盾。”湖北美术学院的黄同学带着朋友穿行在霓虹与老字号之间,并与通城印巷吉祥物“豆皮皮”合影打卡:“既能吃热干面,也能听摇滚乐,‘混搭风’是武汉的最迷人之处。”
老房子会变魔术,“超现实场景”每天刷新
除了商业街区外,武汉新增的打卡机位还有不少。
霓虹倒映在江面,深蓝色的天空混合着落日未尽的橘调。5月16日傍晚,武昌万象城观景平台上聚集着不少市民游客,95后小陈与团队在此拍摄短视频。“江城夜景仿佛闯入《银翼杀手》片场,这里被称为‘武汉的未来感试验田’。”小陈现场配音。
汉口江滩黄埔门入口处的老树洞也成了网红机位,绿藤拱门与长江二桥构成独特画面。郁郁葱葱的藤蔓爬满树洞,编织成一条自然的绿植隧道,长江大桥和对岸的高楼同框。“快拍!这简直是《千与千寻》里的魔法洞口!”
临近毕业,东湖凌波门旁,晚风中响起爵士乐,东湖栈道缀满星星灯串,大学生肖彦华举着手机录制vlog:“晚风、歌声、东湖,这是独属武汉的青春BGM。我还有个心愿,一定要去光谷拍一张‘吃空轨’的照片……”
摄影爱好者浩浩从北方来汉读书,4年间持续在社交媒体上分享“镜头下的武汉”。在他眼中,武汉这座城市提供了“低门槛美学体验”,通俗点说,就是“好出片”。“既能为专业摄影师提供创作纵深,也有普通人随手拍的友好度。”
他提到,武汉之所以能在社交媒体上持续产出爆款影像,秘诀是藏在城市各处的“超现实场景”——鹦鹉洲大桥与百年轮渡交错,光谷空轨与浪漫樱花共生,黄鹤楼的飞檐与高铁同框……新旧共生的界面让时空折叠。
“115岁的老房子成了‘出片神地’!”巴公房子前,婚纱摄影师老周刚指导新人摆完造型,一对穿秀禾服的新人从巴公邸酒店推门而出,举着咖啡杯与百年门廊合影。围观的游客打趣:“汉口的老房子会变魔术,上午还是历史博物馆,下午就切换成时尚秀场。”
以美学为针、以文化为线,大武汉将天生的江湖气魄淬炼为打造文旅场景的绣花功夫,不断刷新的打卡新机位,照见大城的别样气质。
(来源:湖北日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