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健康科普】肝脏不能生病才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8 15:38:00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当下,肝脏健康问题愈发显著。数据显示,我国脂肪肝、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肝病患者总数已超4亿人,年轻人群“爆肝”现象愈发突出。熬夜、饮酒、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正悄无声息地损害着肝脏健康。在日前举办的京东健康科学护肝行业论坛上,专家强调,提升全民肝病认知是当前肝病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肝脏疾病早期症状隐匿,许多患者在患病初期毫无察觉,需要通过广泛的科普宣传,让公众了解肝病的危害、常见病因、早期症状以及预防方法,提高公众对肝病的警惕性和重视程度。

肝脏易受影响患病且不易被察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中心主任医师闫杰表示,肝脏是腹腔内受肋骨保护的重要脏器,每天承担着500多项任务,堪称“人体内最大的化工厂”,具有代谢、分泌胆汁等众多功能。然而,肝脏也极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患病,常见的有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等。

  论坛上发布的《2025科学护肝消费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近年来,久坐、熬夜、外卖频次高和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叠加肥胖人群比例上升,导致肝病年轻化趋势明显,护肝人群的画像也愈发多元。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肝脏疾病被称为“沉默的杀手”。“肝炎没有什么感觉,只有到了晚期出现肝硬化、肝腹水甚至发展为肝癌才会被发现,所以我们强调要进行乙肝筛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王贵强解释道,肝脏没有痛觉神经,即便损失10%—20%的正常肝组织,人体也难以察觉任何不适,许多患者因此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闫杰也表示,患者一旦发展到肝硬化或肝癌,病情就已进入终末期,“肝硬化病情基本上不可逆转,不做肝移植,肝硬化就会一直存在。肝硬化患者即使得到有效的治疗,5年生存率也仅为50%左右,很多肝癌患者在半年内就会失去生命。”

  尽管目前各类肝病都是可防可治的,如乙肝可通过抗病毒治疗控制进展,减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丙肝可彻底治愈;脂肪肝通过减重等病因治疗可改善,但公众对肝病的关注度和自我管理意识不足,仍然是当前肝病防治面临的一大挑战。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威胁,要求感染率降低90%以上、治疗率达80%以上、病死率降低65%,但我国目前的治疗率远未达标,大量患者未被发现。

护肝需求旺盛但信息混乱

  闫杰指出,虽然每个人都需要关注肝脏健康,但3类人群患相关疾病的风险更高。

  一是卫生习惯不佳的人容易感染病毒性肝炎。甲肝和戊肝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如果不注意饮食卫生,如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源,就容易感染病毒。在公共卫生环境不佳或个人卫生习惯不良的情况下,共用餐具或食物极易导致这两种肝炎的传播。

二是长期饮酒的人是酒精性肝病的高危人群。酒精在肝脏代谢时会引发氧化反应,对肝脏细胞造成损伤。闫杰提到,定量来看,男性每天摄入40克酒精(约2两50度白酒)、持续5年,或两周内摄入80克酒精(约4两白酒),就可能导致肝损伤;女性标准减半。反复的酒精损伤可导致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三是肥胖人群易患脂肪肝。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问题日益普遍,脂肪肝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闫杰解释说,肥胖人群易患脂肪肝的本质是脂肪代谢异常,脂肪在肝脏堆积。可通过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判断自身是否肥胖,但BMI正常者也可能因运动量少、肌肉量低出现腹型肥胖,需结合腰臀比评估。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了关口前移、预防为主的健康管理理念,旨在以较低成本实现较高的健康绩效。护肝市场近年来也因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而迅速增长。健康意识的提升促使消费者从传统的“急救型”治疗理念,转向“预防+修复+日常养护”的全链路健康管理模式。

  闫杰建议,在生活习惯方面,人们饮酒要适度,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每周至少安排一天“戒酒日”;应减少高脂、高糖、油炸食品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如燕麦、绿叶菜)和优质蛋白(如鱼、豆制品)的摄入;此外,需警惕“以形补形”的误区,动物肝脏等食疗效果有限,科学护肝需关注营养素的合理搭配,例如叶酸等B族维生素。

  闫杰强调,护肝不是“生病才治”,而是从日常习惯到科学用药的长期坚持。定期体检、合理饮食、远离酗酒,才能让“人体化工厂”持续高效运转。

  尽管护肝需求旺盛,但消费者普遍面临信息混乱的困扰。《报告》指出,47.5%的人难以判断保健食品的效果。在此背景下,线上渠道和互联网医疗的崛起,正为解决这些问题带来更多帮助。“互联网平台成为传播科学、权威肝病知识,消除社会歧视与误解的重要窗口。”王贵强说。

  面对护肝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健康医药业务部总经理宋志瑞提出,要构建科学护肝生态圈,措施包括普及前置护肝重要性、建立标准化肝健康教育库、推动肝病检测技术社区化覆盖、提升高危人群年度肝功能筛查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