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四月是外出踏青游玩的好时节,随着清明节假期的到来,人员流动和接触频繁,同时又春雨连绵、气温变化较大,易引发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西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广大市民:外出休闲活动,需警惕流行性感冒、猩红热和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同时需要注意预防手足口病和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冬春季节高发。以发热、头痛、乏力和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为主。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也可感染。
预防措施:
1、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所有6月龄及以上且无接种禁忌的人均可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老年人、儿童、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应尽快接种。
2、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至少20秒;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等易感部位;定期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物品和表面。
3、避免接触病人: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避免接触有呼吸道症状人员,如确需前往,正确佩戴口罩。
4、增强免疫力: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5、环境清洁:勤通风,建议每日通风至少2-3次,每次通风20-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流通,可以有效减少病毒在室内的传播机会。定期清洁和消毒可能被病毒污染的表面
6、及时就医:一旦出现流感症状,如高热、咳嗽、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并严格遵照医嘱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
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A族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引起儿童扁桃体炎、咽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并发症风湿热和急性肾小球肾炎严重危害青少年身体健康,猩红热一年四季均可能发生,但发病高峰多见于春夏交接期和冬季。人群普遍易感,3-15岁儿童为高发年龄,老年人、孕产妇、患有基础性疾病以及免疫力低的人群感染风险较高。猩红热,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
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用肥皂或洗手液流水洗手,尤其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在人群密集场所或接触患者时,规范佩戴口罩。不与他人共用毛巾、餐具等个人物品,减少与发热、咽痛患者的密切接触。
2、保持环境卫生。通风换气,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对儿童玩具、门把手、桌面等高频接触物品定期清洁消毒。
3、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多摄入新鲜蔬果,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睡眠。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
4、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及时就医,若孩子出现发热、咽痛、皮疹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学校,避免带病上课。确诊患儿需遵医嘱隔离治疗(一般隔离至症状消失、咽拭子检测阴性),痊愈后方可返校。
其他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由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多种病原体引起,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常见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包括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麻疹、风疹等。不同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不完全相同,主要为发热、咽痛、头痛、咳嗽、咳痰、皮疹、乏力等。
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勤洗手,注意室内通风和清洁。多喝白开水,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2、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建议出入医院、地铁、公交、商场等公共场所科学佩戴口罩,避免过度疲劳和受凉。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手帕、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3、学校及托幼机构严格落实晨午检、因病缺课追踪、通风消毒等防控措施,一旦出现学生聚集性病例,应及时上报卫生和教育部门。
4、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对免疫规划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如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等,儿童应按国家相关要求及时和全程接种疫苗,非免疫规划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如流感、水痘等,按照自愿自费的原则进行接种。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传染病感染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好发年龄为5岁及以下婴幼儿,1~2岁组发病率最高,4~6月份为春季高发季节。手足口病平均潜伏期为3~5天,通常病情较轻,预后良好。多数患儿以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少数患者的病情会快速恶化,出现重症。
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儿童在触摸公共物品后、接触唾液及呼吸道分泌物后、如厕后、进食前等应用清水和洗手液或肥皂正确洗手。
2、避免接触患病儿童,避免与患病儿童共用餐具、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防止交叉感染。
3、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室内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对日常接触频繁的物品、玩具等定期清洁和消毒。
4、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游玩。
5、接种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EV-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其他相关疾病,也会显著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鼓励满6月龄儿童在12月龄前完成全程接种。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腹泻,传染性强,极易通过食物、水传播,也可接触病人排泄物或者呕吐物以及产生的气溶胶等方式传播。
预防措施:
1、防止病从口入,注意手卫生,用肥皂和清水认真洗手,尤其在如厕和更换尿布后,以及每次进食、准备和加工食物前。
2、水果和蔬菜食用前应认真清洗,牡蛎和其他贝类海产品应深度加工后食用。诺如病毒抵抗力较强,在60℃高温或经快速汽蒸仍可存活。
3、诺如病毒感染病人应远离厨房或食物加工场所,患病期间至康复后3天内不能准备、加工食物或为其他患者陪护。
4、及时用含氯漂白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物品表面,立即脱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清洗时应戴上橡胶或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
☞青海省2025年“网上祭英烈”活动开始了
☞清明节假期,免费!
来源:西宁疾控;
责编:乔明周;
监制:苑玉虹;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