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吉林这场会议透露关键信号,院士教你从30岁开始防“卒中”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17:28:00    

4月11日至12日,由吉林省百万减残工作办公室、吉林省神经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办,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承办的“2025年吉林省脑卒中防治与百万减残工作推进会”在长春召开。各地的专家们围绕脑卒中防治的最新研究进展、临床诊疗规范、适宜技术推广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经验分享。就我省脑卒中防治工作中遇到的挑战、成功经验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展开了深度研讨。

我国2800万人患中风,45岁以下人群占比达11%

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据统计,我国卒中患病总人数超过了2800万,卒中存活者中约有80%左右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约75%丧失劳动能力,40%是严重残疾。此外,我国卒中发病也趋于年轻化,45岁以下人群的发病率已经占总发病率的11%,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为进一步做好脑卒中防治工作,国家通过成立百万减残工程专委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降低了卒中发病率,构建起“政府主导、医防融合、多方联动”的脑卒中治理架构。

吉林实践:从“单兵突进”到“全域联动”

目前吉林已建成三级医院卒中中心11家、二级医院卒中中心14家,地市覆盖率均达100%。70家医院参与卒中急救地图建设,地图地市覆盖率达100%。

国家百万减残工作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杨弋对吉林省百万减残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杨弋表示,“从2015年我们已经进入了全国百万减残的攻坚阶段,包括县域卒中中心的覆盖、诊疗技术的开展、提升溶栓、取栓治疗的数量和质量,我们省在这几个方面都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这也是下一步工作的重心,这次会议对下一步工作将发挥很大的帮助作用。”

作为被国家认定吉林省首个综合示范卒中中心、国家级适宜技术培训中心,吉大一院卒中中心在卒中防治中发挥了引领作用,围绕自身平台建设、绿色通道开放、专家队伍培养、临床技术提升、临床诊疗平台建设,包括临床科研的开展,做了一系列工作,形成了非常好的卒中诊疗能力建设,同时也形成了可供其他医院借鉴的卒中中心建设模式,成立了省卒中防治联盟,联合省内的医疗机构以联盟的方式在医疗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方面实现一体化的工作目标。2017年,又创建了吉林省卒中专科联盟,在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院士支招:预防中风要从30岁开始,从“治已病”到“防未病”

“30岁以上的人要主动接受高血压筛查,通过生活方式、药物调控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吉训明强调。“我们探索了主动健康的模式,能够大幅度降低卒中的发生率,能够提升早期的危险因素的筛查率。下一步,我们一方面是加强中风的识别,让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病人,让没有症状的老百姓能够得到主动的教育和筛查,提前管住嘴、迈开腿、控制体重,能够以高血压、糖尿病、血脂能够达标作为标准,而不是以有没有症状作为标准,最终让发病率降下来。”

预防卒中的发生,应从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始。吉训明表示,“有一个良好的生活方式,尽量少吃外卖,每天运动不能低于1小时,不抽烟,要限酒,良好的睡眠时间,应该是晚上10点钟到早上6点钟之间,我们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不管工作多繁忙,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对于本身已经发生过心梗、脑梗的人或者长期高血压、血糖、血脂,特别是有家族史的人要定期进行心脑血管的专科检查,发现疾病要积极治疗,防患于未然。”

来源: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 朴松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