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2日
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21周年纪念日
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永远留在中国人的记忆中
如今
中国正以中国式现代化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的春天的故事正在接续上演
作为邓小平曾经
学习、工作、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
重庆与其有着不解之缘

重庆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旧址(资料图)
1919年
年仅15岁的邓小平走进了
位于重庆临江门夫子池的
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
在这里
等着他和其他100余名同学的是
为期一年的法文、代数等预备课程
1920年8月
包括邓小平在内的这批毕业生
走出太平门,登上客轮
踏上了留法勤工俭学
寻找救国救民道路的征程

留法时的邓小平。
胸怀鲲鹏之志的邓小平
从重庆踏上了
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万里征程

主政西南时期批阅文件的邓小平。
1949年
中共中央决定成立西南局
邓小平为第一书记
此后的两年零八个月时间里
邓小平领导中共中央西南局
进行了大量开创性工作
此时的重庆百废待兴
“以修建成渝铁路为先行,带动百业发展”
是邓小平主政西南后
作出的第一项重大决策

1952年,邓小平为成渝铁路通车题词。
1952年7月
成渝铁路建成通车
这不仅大大改善了成渝两地的交通状况
而且为沿线农副产品和矿产等
富饶资源的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
城乡交流也因此打破了地区间的封闭状态
为整个西南地区的
经济恢复和发展带来了生机活力
早在中共中央西南局成立之初
邓小平就提出了这样的执政理念
“政府是人民的,也是为人民的”
这反映在重庆解放后
劳动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打上了“肉牙祭”
邓小平认为,这还不够
还要让重庆人民打上“文化牙祭”

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1952年8月竣工,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宫名。
邓小平特别关心重庆城市建设
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重庆工作期间
他倡导主持修建了
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重庆市少年宫
枇杷山公园、大田湾体育场等
群众休闲娱乐场所
如今这些地方
依然是重庆的标志性建筑
1952年7月
邓小平奉调进京
从此走上中央领导岗位
在此后的几十年里
邓小平虽然日理万机
但始终关心重庆的建设
分别于1957年、1958年
1965年、1980年和1986年
先后多次到重庆视察和指导工作

1965年,邓小平在重庆军工企业调研。
邓小平十分关注三线建设、三峡工程
和重庆的行政区划调整
以及发挥重庆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等问题
对重庆直辖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1980年7月,邓小平视察途中观赏三峡美景。
邓小平对重庆的关怀
不仅体现在重大方针政策上
也体现在一些小事上
改革开放后
他还多次为重庆题词
如“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刘伯承同志纪念馆”
“杨闇公烈士陵园”、《漆南薰遗著选编》书名
《走向大西南》书名、“重庆机场”等等

邓小平题写“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
邓小平的一生与重庆有着不解之缘
几十年来
他为重庆经济社会的
发展与进步可谓呕心沥血
他不仅把自己的闪光足迹留在了巴渝大地
也留下了对重庆的一片深情
邓小平曾说
“中国应该每年有新的东西,
每一天都有新的东西”
如今的中国
正在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就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今天
让我们一起缅怀、致敬伟人
再道一声“小平您好”
这盛世,如您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