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古琴和古筝,这两件乐器你分得清吗?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4-17 16:16:52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语言。虽然每个人的喜好不同,但我们都能从不同的音乐中汲取到不同的养分。

今天我想与你聊的,是两件中国传统弹拨类乐器:古琴和古筝。

我猜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感觉:古琴和古筝,感觉并不陌生,就算自己不会弹,宫廷剧里也总出现呀,见过!但如果想仔细分辨一下他们的区别,又好像并不清楚。

琴、筝性格大不同

琴是楚文化的产物,而筝主要出现在战国时期的秦、齐两地。一开始他们都是来自于民间的乐器。

古筝的声音明亮、柔美,古琴的音色则显得低沉和深远。

如果用人来形容的话,古筝更像是一个20出头的漂亮姑娘,很抢眼,而古琴就像是一个40多岁的成熟男子,非常内敛。这可以理解为,乐器在音色方面天然具有不同的性格。

姐妹乐器的历史恩怨

进入汉魏时期,古琴和古筝这姐妹俩的道路,逐渐开始有了区别。

古琴变成了文人在书斋当中备受青睐的乐器,而古筝则深入民间,更多地承载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庙堂之音,讲究中正平和、典雅大气,古琴开始背上了礼乐教化的功能。古筝则没有那么多的“任务”,他与琵琶等来自于异国他乡的乐器一起高歌共舞,上到宫廷梨园,下到青楼酒肆,都可以听到他们热闹的声音。

唐代末期的琴人,还发明了一直使用长达千年的古琴专用谱:减字谱。这是独立于中国古代其他传统乐器的一种谱子。古筝和其他的民间乐器一样,一直用的是工尺谱。

可能正是因为文人阶层对古琴的特殊青睐,在中国古代所有乐器当中,只有古琴保存了大量历朝历代的琴谱和研究文献,最终成为一门学问:琴学。

到了明清和近代,古琴和古筝这两个乐器的标签越来越明显。古琴,是文人雅士的清微淡远。古筝,是青楼女子的艳丽媚俗。

明代著名的琴谱《风宣玄品》中有一句话,指名道姓地把古琴和古筝二者划清界限。原文说:“若要声音艳丽以为好听。莫若弃琴而弹筝。此琴家大忌也。”就是说,你要是想把声音弹得好听,那你就别弹琴了,去弹古筝吧。弹古琴的人最忌讳这点!你看,这是来自弹琴人内心的鄙视。

但好听是错吗?客观地说,古筝、琵琶等很多民间乐器的演奏技法都要超过古琴,表现题材也更多样化,可是这些乐器在中国古代完全没有话语权,因为旧时代从事音乐工作的人,尤其是从明代开始,都属于贱民阶层。


建国之后的乐器改良

建国之后的乐器改良运动,古筝走得比较彻底,因为它本来也没有古琴那么大的历史包袱。

全国的古筝名家在一起摒弃了门派,把古筝的弦数统一至21根,发展和创作出了很多新的指法,也丰富了演奏曲目。现在,你在古筝的演奏会上,从曲子的名字就能看得出,新创作的古筝曲占到了大多数。

古琴则完全不同,古琴的琴弦自魏晋末期到唐代定型以后,再也没有变过,一直是7根琴弦。古琴虽然没有成功改良,但对于古谱的复原演奏工作,即古琴界称的打谱,做得很有声色。

改革开放以后,古筝优美动听的声音首先吸引了大众的耳朵,而弹古琴的人却常常得告诉听者,这是古琴而不是古筝。这对于清高了一辈子的古琴来说,还真是一件挺搞笑的事情。

说到这,不由让我想起一个古琴圈的段子。有位琴家到西方参加现代音乐节,结束后记者采访台下观众,对于东方乐器有什么评价?观众说:“啊……好像那个音乐家上台调了半天弦,之后没开始弹琴,就下台了。”这虽是玩笑话,但其实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古琴的音色没有那么讨好。

区分古琴与古筝的小秘诀

你学会如何区分古琴和古筝了吗?

一听声音。声音很大,比较华丽,在舞台上表演喜形于色的,肯定是古筝。声音小,没那么夸张,有的时候还听不清,看演奏家总在那揉弦的,八成是古琴。

二看体积。古筝块头大。乐器的弦和面板中间有支撑物,俗称码子,术语叫雁柱。古琴体积小,乐器的弦和面板中间没有任何东西。

如果能判断到这儿,恭喜你,你已经不再会叫错他们的名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