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南早报】

泉州网4月17日(融媒体记者陈小芬 通讯员陈河川 文/图)日前,记者走进德化县雷峰镇李溪村爱心食堂,正午时分飘来阵阵饭香。72岁的王阿婆用积分兑换了红烧肉套餐。“孩子们在外务工,我一个人不好做饭,以前常吃冷饭剩菜,现在用参加环卫清扫攒的积分就能换一顿美味的午餐,还能在这里和老姐妹唠嗑。”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绽开笑容。
在雷峰镇,一场以“积分制”为抓手的文明变革正在悄然发生。该镇创新构建“积分制+爱心食堂”治理体系,不仅让留守老人吃上了热饭,更让文明乡风有了可量化的新标尺。村民通过简办红白事可获得30积分,参与孝老服务每次积5分……积分不仅能在爱心食堂兑换餐食,还能换取蒸锅、粮油等生活物品。好文明能加积分,不文明行为就会扣积分,比如违规燃放烟花爆竹扣20分。数据显示,该镇已开展积分兑换活动6场次,230人次参与兑换,带动130余名村民常态化参与志愿服务。
据介绍,这种“行为换积分—积分兑服务—服务促文明”的良性循环催生着乡镇上的新气象。如原先红白事攀比之风较为盛行的朱紫村,今年婚宴平均桌数下降了45%;全镇已有47户外迁子女主动将留守老人接到家中赡养。该模式运行半年来,政府投入不到20万元,撬动了200余万元社会资源参与,堪称“四两拨千斤”。
责任编辑: 林嵘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