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一座城市的精气神,一个时代的价值观。
今年5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会召开。会上公布了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命名名单。南安交出一份亮眼答卷:美林街道溪一村、珠渊村,九都镇新东村,梅山镇格内村、埔仔村,洪濑镇溪霞村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国家税务总局南安市税务局、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南安第一中学获评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
荣誉的获得,是南安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南安紧扣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建设这条主线,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思想保证、创造更丰润的道德滋养、汇聚更强大的精神力量。
道德沃土滋养文明之花
来自南安霞美的外卖小哥洪成木,利用送餐走街串巷职业之便,“兼职”做起了为走失人员寻亲的活,6年帮助154名走失者踏上回家路,获评“感动福建”十大人物、福建好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说:“这是举手之劳,也是爱心接力”;市义工协会杨海燕成为义工10余年,走村串户帮助山区孤寡老人、关注贫困学生、为失独家庭送去关爱,获评2022年度福建好人、入选泉州市“时代新风传播人”,她说:“希望带动更多人加入志愿者行列”……
洪成木和杨海燕的朴素信念,是文明南安的生动注脚。
文明之花的绽放,离不开沃土的滋养。南安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评选表彰活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宣讲活动,弘扬模范人物事迹;美林溪州村开设“道德讲堂”,乡村贤达们以自身创业经历为教材,为孩子们讲述奋斗故事,传递拼搏精神;美林珠渊村设立了“善行义举四德榜”“珠渊好人榜”,以身边人讲身边事,传递榜样力量……从城市到乡村,模范事迹、模范力量入耳入脑入心,进一步凝聚建设“好人社会”道德力量。
据统计,全市现有1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人获评福建省道德模范,1人获评“感动福建”十大人物,13人获评泉州市道德模范,5人入选中国好人,17人(组)入选福建好人。
前有道德模范引领,后有时代新人接力。南安悉心点亮时代新人多彩梦,扎实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建设,培育“一宫一品”项目。去年,南安市第三实验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更是作为全省唯一一所学校少年宫代表,参加中央宣传部召开的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工作推进会。南安还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公益九月”活动,不断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1个案例入选省优秀案例集,3个案例获得泉州市级表彰;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童心向党”“新时代好少年”等活动。
从德馨如兰的道德模范到朝气蓬勃的时代新人,从个体善举到群体效应,南安通过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文明培育体系,让崇德向善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
文明实践浸润武荣大地
日前,在梅山镇蓉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蓉中村第八期“培根”文化学堂圆满结课,近50名小学员满载而归。
该学堂是蓉中村新时代文化培育工程之一,开设融知识性、趣味性、创新性于一体的多元公益课堂。截至目前,已举办8期,包括硬笔书法、演讲与口才、经典诵读等课程,进一步活跃课外实践教育形式。
记者了解到,这是蓉中村打造“15分钟新时代文明实践圈”的举措之一。在这里,已经构建起全域覆盖的“一书院、两基地、三中心、四场馆、五广场、十走廊”文化矩阵,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文化阵地,持续深耕文化惠民工程,除了每周六定时开讲的“培根”文化学堂,还有寒假“春苗”非遗传统文化研习营、“老年晚晴”文娱工程……年均开展理论宣讲、多元文化研学等活动超60场,惠及群众超6000人次。
如此场景只是南安培育文明实践阵地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南安构建点多面广、互联互通、便民利民的文明实践服务圈。目前,全市已建成近2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不断延伸“1个中心、26个所、429个站”覆盖城乡文明实践阵地大网络的触角。
放眼南安,这样的生动实践正在全域铺开——
资源互通活起来。推进“循迹再奋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提质培优工程,打造2条文明实践精品文化路线——“书香家风·民俗焕彩”线以家风家训馆为载体,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丝路遗韵·古建寻踪”线以九日山、五里桥等世界遗产为核心,解码海丝文明基因,凝聚文化传承力量。
实践项目惠万家。组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结对共建;制定方案和计划表,今年上半年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五进”、“文明实践我行动”六项活动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1800多场次。
移风易俗拂新貌。全市累计评选和谐村(社区)436个,南安市430个村(社区)共有248个村(社区)获评,累计奖励和谐村资金15574.75万元,以乡村“小创建”汇聚全市“大和谐”;发起“崇尚文明节俭弘扬时代新风”倡议,教育引导广大村民摒弃“讲排场”“比阔气”的陈规陋习。
文化传承焕生机。将传统节日作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实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突出每个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每年举办专场活动10多场次,积极引导市民群众广泛参与手工、簪花、漆扇、拓印、汉服体验等丰富活动,让群众成为活动的主角。
文明实践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浸润着这座千年古邑的精神沃土。
共建共享绘就幸福图景
在洪濑镇溪霞村,党员先锋队、巾帼志愿者、青年突击队等力量汇聚,打造“美丽家园”“银发关爱”“文明乡风”三大志愿服务品牌,年均开展活动40余场;
在梅山镇格内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夕阳红”“巾帼队”等7支特色志愿服务队,围绕关爱留守儿童、助农帮扶等民生需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超100场次;并创立全市首家积分超市——“兰姐积分超市”,村民凭借日常善举积累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
蓉中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创新“党员包片+积分考核”机制,划分6个环境责任网格,组建村民生态环保志愿队,通过“门前五包”“最美家庭”评选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
眼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已成为展示南安文明形象的亮丽名片。
记者从市委文明办了解到,近年来,南安广泛动员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乡土文化人才、科技能人、“五老”人员、海内外贤达、先进人物等注册成为文明实践志愿者。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共有25万余位实名注册志愿者、1614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已实施志愿服务项目3.7万个,文明实践的温暖触手可及。
建章立制让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开展更加有的放矢。
为推动城市文明建设常态长效、融合发展,南安建立常态督导、清单交办、定期通报机制,并将小区物业管理提升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落实城乡文明创建同创同测,打造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创建样板;同时,召开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现场会,不断提升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水平。截至目前,全市现有全国文明村9个、全国文明单位3个、全国文明校园1个,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各类先进56个。
从文明实践活动的遍地开花到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从个体善举的涓涓细流到全民参与的磅礴力量,如今,南安这座城市的文明画卷正以共建共享为底色徐徐展开。(记者 陈亮亮 通讯员 李诗瑶)
来源:海丝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