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一座山带活一座城——南平加快构建“大武夷”文化旅游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07:38:00    

新华社北京4月22日电 4月21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一座山带活一座城——南平加快构建“大武夷”文化旅游圈》的报道。

沉浸式触摸国家公园的多样生态,多维度体验世界茶乡的采茶制茶,全景式感受朱子理学的厚重底蕴……依托武夷山“双世遗”、首批国家公园所在地优势,福建南平市近年来持续擦亮“大武夷”品牌,深入推进茶文体旅融合,加快构建“大武夷”文化旅游圈,文旅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2024年,南平市接待游客总量达8492.72万人次,同比增长12.3%;实现旅游总收入898.35亿元,同比增长16%。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清晨的武夷山九曲溪薄雾缭绕,竹筏轻划碧波,两岸丹崖赤壁倒映水中;夜幕降临,建阳武夷梦华录景区光影璀璨,一场场沉浸式演出让游人仿佛梦回宋朝……谷雨时节,漫步在南平的山水间,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丹青画卷。

曾经,武夷山的丹霞奇峰几乎撑起了外界对南平旅游的全部想象。如今,随着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的加快推进,南平全域旅游的面貌焕然一新。

“我们把打造‘大武夷’文旅品牌作为全域文旅总体战略,聘请中咨公司高起点做好整体性规划,市县统筹、整合资源、串珠成链,形成全域发展新格局。”南平市委书记袁超洪介绍,南平以环带建设为载体,打造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串联114处文保资源、83个非遗项目、35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1个A级景区,统一打响“大武夷”IP。

为了让游客更好体验大武夷的生态人文之美,南平以巩固提升武夷山主景区为核心,重点打造“国家公园探秘之旅、采茶制茶体验之旅、朱子文化研学之旅”三大特色文旅产品,推出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自驾游、崇阳溪漫游道骑行游、星村茶香径徒步游三种游玩线路。

南平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王文谦说,为了让游客能有更多游玩选择,南平市还以“微景点+新业态”模式培育全域旅游新热点,打造建瓯铁井栏、建阳考亭书院、浦城美术馆(范迪安美术馆)等网红打卡矩阵,形成“步步有景、处处可游”的全域沉浸式体验网络。

如今,在南平,游客们既可以在碧水丹山、层林尽染间自驾,也可以在崇阳溪畔、茶乡竹林中骑行,还可以在三坑两涧、岩骨花香中徒步……“这里特别安静,时间好像都变慢了。”来自上海的游客罗明刚在邵武和平古镇度过一个周末,他说,在古镇的街头走一走,听一出戏,看一场傩舞,不仅能感受到古镇宁静质朴的生活,更勾起了内心对“岁月静好”的向往。

从山水“观光游”到文旅“深度游”

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何让游客从匆匆而过的“过客”,转变为深度体验的“住客”?南平的答案是:推进茶、文、体、旅深度融合,让游客在南平放慢脚步,沉浸式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一名旅行画家在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镇的街巷内写生。新华社记者 李芒茫 摄

4月16日10时许,武夷山星村镇黄村木坜生态茶园内,锣鼓喧天、茶香弥漫。在“采茶喽”的呼喊声中,武夷山开山采茶活动拉开帷幕。“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让民俗活动变得具象化,可感知、可互动。”第一次参加开山采茶活动的福州游客任木华说,通过参与开山采茶活动,他对武夷山的茶文化有了更深了解,后续他和朋友们计划去一些茶企,一边品茶、一边体验制茶技艺。

除了馥郁醇厚的茶文化,南平所蕴藏的朱子文化也得到深入挖掘、多元利用,成为当地文旅融合的新亮点。建阳区麻阳溪畔的考亭书院是朱熹创办的最后一所书院,不久前,这里举行的一场朱子经典诵读会吸引了众多目光:一群身着汉服的学生整齐排列,诵读朱子的经典著作。随后,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拿起毛笔临摹朱子的书法作品,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

来自厦门的游客林晓敏带着孩子参与了此次活动,她感慨地说:“以前来南平旅游,多是看看风景、喝喝茶。这次带着孩子参加研学活动,不仅让孩子学到了知识,我们一家人也对南平历史、朱子文化有了全新认识。”

体旅融合的步伐也在加速,“跟着赛事去旅行”正在成为新风尚。

近日,崇阳溪漫游道百里画廊路跑接力赛在武夷山南源岭村鸣枪开赛,300多名参赛选手奔跑在青山绿水间,用脚步丈量大武夷生态之美。赛道沿途秀美的景色让跑步爱好者严文壤印象深刻,他说:“这里非常适合周末过来散心郊游。”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南平累计举办全国大武夷超级山径赛、武夷山马拉松赛、中国龙舟公开赛总决赛等重大赛事800余场,吸引参赛人员及观众近500万人次。

一业兴带动多业旺

随着“大武夷”文化旅游圈建设的加速推进,南平正以文旅融合为笔,将绿水青山的生态颜值精心绘就为经济发展的亮眼产值,在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向奔赴中,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在文旅融合春风的吹拂下,曾经寂静偏远的村落迎来了新生机。稠岭村地处政和县东部山区,山多地少,空巢化现象较为严重。“过去,稠岭交通不便,村民收入低,年轻人找对象都很困难,一度被戏称为‘愁岭’。”稠岭村党支部书记魏岩荣说,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不少村民开起了农家乐,办起了民宿,日子越过越红火。

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有效带动特色产业发展。作为建阳建本雕版印刷的发源地,书坊乡素有“图书之府、建本之乡”的美誉。书坊乡乡长王东新说,近年来,当地加快开发建本文化研学课程,积极导入省内外中小学研学团队。去年5月以来,书坊乡已接待研学学生1万余人次,带动旅游收入超过50万元。

游客纷至沓来,有力激活乡村消费市场。“一些村民为剧组提供餐饮服务,收入超过15万元;还有一些村民则当上群演,收入超过1万元。”延平区巨口乡党委宣传委员廖靖宇介绍,去年6月,《明亮的石头》团队在巨口乡拍摄一个多月,所支出的民宿费用就超过了当地民宿过去两年收入的总和,并且还拉动了周边商贸消费。

看好文旅产业发展前景,一些年轻人返乡逐梦。邵武市龙斗村80后村民田荣此前先后在福建厦门、河北保定等地工作。2015年返乡过年时,他看到村子变美了,不少游客前来游玩,于是在自家杨梅林里套种水蜜桃、蜜柚、油茶等作物,同时发展林下养蜂项目,现在年收入超过30万元。

4月17日至19日,以“培育文化旅游支柱产业”为主题的2025年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在南平举办。在本次文旅大会上,南平共签约项目27个,投融资总额84.75亿元。袁超洪表示,将以此次大会为新的起点,按照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市的好经验好做法,努力为全省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南平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