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能源局披露了一条引爆全网的消息——“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10226亿千瓦时”。这意味着,我国月度用电量首次突破万亿千瓦时,成为全球单月用电量最大的国家。要知道,这个数字,相当于东盟国家一整年的用电量。
作为全国经济“领头羊”,广东的电力需求在这个夏天同样“火力全开”,电网负荷多次刷新纪录。一边是飙升的用电需求,一边是不容有失的供电保障,广东究竟靠什么稳住局面?其中有何“门道”?
广东的用电需求,常年稳居全国前列。尤其到了夏季,空调大规模启动,用电量直线上升。据广东电网测算,在广东,当气温达到30摄氏度以上时,每增加1摄氏度,对应的负荷就会上升300到500万千瓦。要在这样的“用电洪峰”里守住供电底线,坚实的电力基建是第一道防线。

7月21日,南方电网广东珠海金湾供电局对10千伏线路开展抢修复电 陈炯明 摄
在主网层面,广东持续加码电力“大动脉”建设。截至2025年6月底,广东电网公司投产11项主网重点工程,累计建成投产500千伏茂名博贺电厂3、4号机组项目接入工程、粤西网架优化II期工程等主网项目57项。这些工程落地,直接提升了电网的输送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让电力在更大范围内“跑”得更顺畅。
配网层面,广东同样下足了功夫。截至2025年6月底,广东电网公司完成配网项目超1.1万项,配网项目投产数量为“十四五”以来历年之最。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线路升级换代后,电力供应更安全、更高效。这些配网工程相当于畅通了广东电力的“毛细血管”,确保每一度电都能精准送达。

三门岛北扣村小组建成100%新能源“零碳”微电网,解决了居民长期以来的用电难题
光有基建还不够,广东的供电稳定,离不开绿色转型和智能调度的加持。如今,新能源在广东电力供应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2025年,广东的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了7400万千瓦,成为省内第一大电源。
不过新能源的波动性较大,尤其是光伏发电,它受天气、时间等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如何“驯服”这股绿色能量,避免电力供应中断,成为广东电力系统面临的挑战。
为应对这一挑战,广东加快智能电网建设,推动电力系统升级换代。依托全国首个多智能体协作的省级AI调度员“明月”,广东电网公司能够精准预测负荷,支撑在线秒级生成电源送出优化方案,并分钟级完成电网方式调整。这一技术可最大程度释放新能源出力,保障电力可靠供应。
广东这一轮的保电实践,不仅扛住了这个夏天的电力“暴击”,更给全国乃至全球电力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广东样本”。
文|记者 董鹏程图|受访者供图